荣汝楫
在古代诗歌中,"三高祠"是一首著名的诗句。它出自清代诗人荣汝楫的《三高祠》,其完整内容如下: 明哲从来贵保身,三高出处不犹人。 如何吴下重清节,未祀云林倪逸民。 翻译与解释: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和行为的尊崇。其中,“明哲从来贵保身”指的是明智的人应当重视自身的安全与保护;“三高出处不犹人”则可能是指某些品德高尚的人物或行为,他们的行为方式并不如常人一般。
清明忆家 谁令我捧檄踏征尘,佳节重过上巳辰。 陟屺徒穷千里目,登场况是二毛身。 愁中无酒先入醉,客里有花不算春。 总为阮囊太羞涩,归来欲赋又逡巡。 注释: 谁令我捧檄踏征尘:是谁让我拿着公文踏上征途。 佳节重过上巳辰:在佳节之际再次经过上巳日。 陟屺(qǐ jí)徒穷千里目:登上高处却只能望见千山万水。 登场况是二毛身:登上这个舞台还是个两鬓斑白的人。 愁中无酒先入醉
【注释】: 1. 楮先生:指纸,因为古代用“楮”作纸。竹君子:形容竹子笔直挺拔,比喻人正直。 2. 巧制人人买聚头:巧妙的制作使大家都争相购买。 3. 宜画宜书争月旦:适宜绘画、书写,可以和月亮相比美(指书画作品)。 4. 可舒可卷剧风流:既可以展开也可以收拢,表现出一种风流倜傥的气质。 5. 屏痕:像屏风上的纹路一样。曲似屏痕展:层层折叠如同屏风上的纹路那样展开。 6. 帆影收
这首诗是咸丰十年二月,诗人在江上听到警报,打算去华藏诸处躲避,路过姚湾山时题诗的。 注释了诗句: - "我本蠡湖人":我原本是蠡湖人(今安徽芜湖人)。 - "来游湖上山":来这里游玩。 - "生长山边未一至":生长在山边,却从未到过这里。 - "抠衣独上山之湾":独自上山边的湾。 - "湾中有庵庵外石,平广依稀似几席":湾中有座小庵,庵外的石头平广,依稀像是几张桌子。 - "那知世上有沧桑
这首诗是诗人自寿的七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理想。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谋生谁不悔风尘,那肯归从未老辰。 谋生(即为了生活),谁(指谁)不后悔(后悔)风尘(指奔波劳碌)呢?我(指诗人自己)又怎能舍得回到故乡(未老辰,指家乡,这里用“未老”表示尚未年老)呢?(这里的“未老”可以理解为“没有老”,也可以理解为“还未老”) 2. 四韵新诗先自寿,一尊春酒待延宾。
【注释】 浮家:泛指四处奔波,漂泊无定。 幸得:有幸得以。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信号。 去故园:离开了故乡。 踏遍:走遍,游历。 湖峰:太湖周围山峰。 桃源:传说中的理想境地,比喻世外桃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避乱太湖时作。首句“浮家幸得庆生存”,是说自己有幸得以在动荡中生存下来,这一句是说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自己才能有这份侥幸;次句“烽火驱人去故园”是说战火纷飞,人民被迫离开家园
【注释】 试剑石:相传晋朝吴王孙皓曾在虎丘试剑石上刻“试剑石”三字。 昔年:过去。 虎阜:即虎丘。在苏州西北,有山有水,风景秀丽。 中分藓半侵:石头中间裂开了,苔藓长了一半。 按剑徒增亡国恨:握着剑,徒然增加了亡国之恨。这里指作者凭吊古迹,不胜今昔之感。 干将:春秋时人,善铸剑,曾为楚王铸宝剑“干将”。 果是不祥金:果然这把剑不祥,是杀人的凶器。 赏析: 此诗首句写虎丘试剑台的历史遗迹
注释:我把手掷出千金,让金钱如逝波一样流逝,英雄豪气却不会消磨。一次吃饭的小事也寻常得很,这也许是因为穷途末路感慨太多。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手掷千金和一餐饭事相比较,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英雄豪气的赞赏。诗中“手掷千金”和“一餐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英雄豪气的感悟
九峰山下水九曲,曲水水边旧有亭。 著屐独来踏秋叶,流觞无复集研汀。 松间芳沼自涵碧,寺外好山空复青。 是宋是唐两难问,残碑太息半飘零
名山我亦爱探寻,裙屐当年感不禁。 自有灵源搜石洞,恰宜故事傲山阴。 黄公涧涸云眠石,陆子泉清月到林。 曲水何如止水定,好凭领取在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