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绍宗
【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清晨在斋居中起坐,四周群山环绕,环境幽静。第二句写诗人清澄的胸怀和听到晓钟的声音。第三四两句写皇帝尊崇祭祀和天下重视农耕之事。末二句写鹤立石生、云蟠松长之景及悠然自得之情。全诗以“斋居”为题,而所写内容却与禅理、礼法、宗教、自然风光有关。从表面上看,诗人似乎是在叙述自己一天的生活,但实际上却是在表达一种哲理,即人应该超然物外,恬淡虚无。诗中用典较多
【注释】 平原:指京城。朱幡:即赤帜,古代用以表示警戒的标志。冒暑行:冒着暑气去巡视。己溺:自己陷入困境。推恩及下:把恩惠推广到下面。三旬日食:指天象。日食三天为一旬。代营:代替营建。寄语:托付;告诉。诸赤子:诸位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和韵后写的一首七律诗,内容是作者在秋夜里睡不着觉,偶然写成的一首诗,并把它送给了攸县蒋春岩主人。 第一句写诗人对京城的忧虑。平原数尺,漫荒城,乃速朱幡冒暑行
【注】: 1. 陪祀炎陵恭纪:这是一首关于祭祀的诗。 2. “犹然”:仍然,依然。 3. “怀葛混蒙时”:怀念过去的混乱时期(葛洪、葛玄)。 4. “教稼通商万古宜”:教导农耕,沟通商业,是永远适合的(葛洪、葛玄)。 5. “德泽直令湘水远”:德泽足以使遥远的湘江都受到恩泽(葛洪、葛玄)。 6. “神皋合与祝融奇”:神灵的田野和祝融山都是奇特的(葛洪、葛玄)。 7. “岂因采药来南国”
四面山俱古,澄怀听晓钟。 圣朝崇大祀,天下重先农。 鹤立孤生石,云蟠不老松。 悠然思太上,礼数自从容。
犹然怀葛混蒙时,教稼通商万古宜。 德泽直令湘水远,神皋合与祝融奇。 岂因采药来南国,亦似巡方葬九嶷。 得侍使星陪一祭,梅花香里读穹碑
平原数尺漫荒城,乃速朱幡冒暑行。 己溺为怀民愠解,推恩及下弊源清。 三旬日食皆□□,半万蜗居已代营。 寄语即安诸赤子,须知忧惕此何情
蒋绍宗(?-1829)字晋祚,号星垣,一号春岩。 青县汉军镶白旗人。 乾隆五十一(1786)年举人,五十七(1792)年任湖南石门县知县,明年年任泸溪县知县,嘉庆元年(1796)去职。 嘉庆九年、十年、十三年三任攸县知县。 嘉庆十八年(1813)十二月擢永绥厅同知,后摄辰永沅靖兵备道。 道光六年(1826)攸县水灾,大吏以绍宗莅任攸县时间最久,治攸能得民心,檄往办赈,道光九年(1829)
蒋绍宗(?-1829)字晋祚,号星垣,一号春岩。 青县汉军镶白旗人。 乾隆五十一(1786)年举人,五十七(1792)年任湖南石门县知县,明年年任泸溪县知县,嘉庆元年(1796)去职。 嘉庆九年、十年、十三年三任攸县知县。 嘉庆十八年(1813)十二月擢永绥厅同知,后摄辰永沅靖兵备道。 道光六年(1826)攸县水灾,大吏以绍宗莅任攸县时间最久,治攸能得民心,檄往办赈,道光九年(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