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俱古,澄怀听晓钟。
圣朝崇大祀,天下重先农。
鹤立孤生石,云蟠不老松。
悠然思太上,礼数自从容。
【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清晨在斋居中起坐,四周群山环绕,环境幽静。第二句写诗人清澄的胸怀和听到晓钟的声音。第三四两句写皇帝尊崇祭祀和天下重视农耕之事。末二句写鹤立石生、云蟠松长之景及悠然自得之情。全诗以“斋居”为题,而所写内容却与禅理、礼法、宗教、自然风光有关。从表面上看,诗人似乎是在叙述自己一天的生活,但实际上却是在表达一种哲理,即人应该超然物外,恬淡虚无。诗中用典较多,如“圣朝崇大祀”中的“大祀”,《后汉书·礼仪志》载:“天子常日御三公太牢,每月一尝。”《宋史·礼志一》载:“大祀者,岁有四,曰春祠、夏祭、秋尝、冬烝。”“天下重先农”中的“先农”,指古代对农业最尊敬的人,如神农、周公等。《尚书·周官》:“命农官时巡田赋。”这里指皇帝尊崇祭祀,是说皇帝尊重农事,敬重农民。“天下重先农”一句,既表达了皇帝对农事的重视,也表现了诗人对农事的重视。这两句诗表明诗人是一个崇尚农事的人。又如第四句“鹤立孤生石”,这里的鹤,是指道士修炼成仙的仙人,也是佛教所说的“罗汉”。第五句中“云蟠不老松”一句,是化用了晋代葛洪的《抱朴子·金丹篇》中的“龙蟠虎踞”一句,意谓松树盘曲苍劲,千年不倒。这里用“蟠”字来形容松树生长的形态,既形象生动,也富有象征意义。最后两句写诗人悠然自得的神态。“太上”指道家始祖老子,“礼数”指礼节和规范。“自从容”意思是诗人按照自己的规矩去行事,表现出他悠然自得的神态。诗人在斋居中听钟,看到四周群山环绕,环境幽静,清澄的心怀和听到早晨的钟声,感到十分高兴。他崇敬皇帝崇奉祭祀,认为天下重视农事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对鹤立孤石、云蟠不老松的景象感到欣慰。最后两句写鹤立石生、云蟠松长之景及悠然自得之情。“太上”指道家始祖老子(李耳),是道教信奉的神;“礼数”指礼节和规范,这里借指儒家的礼节。“自从容”意思是诗人按照自己的规矩去做事。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心境。
【译文】
清晨起床,我来到斋居中就座。四周群山环绕,环境幽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清晨,我在斋居中就座,听到晨钟暮鼓的声音。圣明的朝廷尊崇大祀,天下的人都重视农耕之事。
鹤立在孤独的石头上,松树盘旋在不老的山峰上。悠然自得地思考着太上真人的教诲,遵循自己的礼节和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