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昙
【注释】 出山:指隐居。相赞:助兴,即作诗来赞美。 六年:喻指六年隐逸生活。雪冻不死:形容意志坚强。见明星便说悟:指看到星星就有所领悟。 走出山来:指从山林中出来,进入官场或社会。一窖无:比喻没有积蓄。被人唤作赤须胡:指被世人称为胡须如火般红的胡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隐居山林而不得志的一种感慨。 “六年雪冻不死,见明星便说悟。”诗人用雪来比喻隐居者的生活,大雪封山,寒风凛冽
【注释】 折杖头:指折断拄杖的顶端。 骨董:古董。 惑梁王:指梁孝王。 少卖弄:年轻时喜欢卖弄。 鹰巢不至生鸾凤:意谓像鹰巢一样没有后代,就不会有鸾凤来栖息。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对梁孝王的评论,讽刺了那些只图自己享乐,不顾国家大事的统治者。 前二句说梁孝王年少时喜欢卖弄,折断了自己手执的拄杖的顶端,而梁孝王又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他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曾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宫殿。
注释:寒山题诗赞 国清偷偷地学到了残羹剩饭,也试着在人前摆弄竹篙。 想要写出断崖上没有生机的诗句,心中像秋天的月亮一样等待。 赏析:此诗通过写寒山偷学厨艺,最后以“待如何”结尾,寓意人生如诗,要用心去体悟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注释】 偈颂十九首:佛教经文的韵文,用来诵读、念诵佛经。其内容多是佛教徒的颂赞和祈祷,也有些是讽喻或规劝。偈语短小精悍,音韵和谐,便于吟诵,故称为“颂”。十九首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十九个颂子,为唐代诗人王维所编撰。偈语以四言句为主,每句七个字,押韵平仄相间。 拈引:指拈来,引出。山云海月:比喻高峻、清远、皎洁的山峰,无边无际的云海,明净如镜的月光。 瑞岩
【注释】跋:题跋,题写。北涧:指北方的山涧。和尚:指僧道。灵照:指佛教中的阿弥陀佛。颂:诗歌。妖人:指有邪恶心志的人。狞争:凶猛地争斗。蛊毒神:指巫术鬼怪之神。灵照专行禁邪法,相逢便捋鬼头巾:灵照(即阿弥陀佛)专门实行禁除邪恶的方法,遇到有邪恶心的妖人来时就抓住他的头部,用绳子捆起来。捋:用手拉。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为跋北涧和尚写的一首题赞诗。全诗通过跋北涧和尚对灵照的称颂
诗句 不业农商不业儒,菑田弗下寸根株。 驴年斫倒菩提树,羞见新州个老卢。 译文 不从事商业也不从事儒家的学习和研究,毁坏了田地却连一丁点根基也没留下。在驴年里砍倒了菩提树,见到的却是新州那个老卢。 注释 1. “不业农商不业儒”: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学问和职业选择的否定态度,认为追求名利与农耕、商业无异,是一种背离本心的选择。 2. “菑田弗下寸根株”
腊月三十日,腊月二十九。等是岁华终,无事穷相守。 诗意解析 1. 腊月三十日:“腊月”通常是指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份,也称作“腊月”。这里的“三十日”和“二十九”,描绘了腊月中的具体日子。 2. 等是岁华终:这里表达了一种平静的感慨。岁月如流水般逝去,无论多么繁忙,最终都将归于平静。 3. 无事穷相守:意味着在这段时间里,人们没有特别的事情需要忙碌,可以悠闲地生活,相互守护着这份宁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涧旁的绿阴亭中休息,欣赏风景并聆听山歌的场景。 注释: - 松下扫除青草径:松树下清扫着青草小径。 - 涧边开辟绿阴亭:山涧边开辟了一座绿荫亭。 - 饭馀握手闲行坐:饭后闲暇时,手牵手行走、坐下。 - 唱曲山歌贺太平:演唱山歌来庆祝太平。 - 遏云古调,流水新声:用古风歌曲和新的旋律相结合。 - 眼里无筋听不足:形容听得入迷,连眼都忘了眨。 - 临风击碎圣凡情:面对风吹过
【注释】: 五十三:指年寿。行脚:游历四方。唐丧光阴:唐代灭亡。闭门独活:闭门不出,独自生活。苔石:长满苔藓的石头。筇枝:竹竿。村田乐:乡村田园的乐曲。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 诗人在《偈颂十九首》中,自序“吾年五十有三矣”,表明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写道:“五十三载行脚处,走遍天涯海角。”这两句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和对隐遁生活的热爱。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及时把握时机
注释: 1. 五千黄叶止儿啼,不异渝江碧落碑。 2. 古篆分明无赝本,具看经眼不难窥。 3.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偈颂十九首其十九》。 诗句释义: 1. 五千黄叶止儿啼,不异渝江碧落碑。 2. 古篆分明无赝本,具看经眼不难窥。 译文: 5000片黄色的树叶停止孩子们的哭泣,就像渝江碧落的碑文一样清晰可见。古篆文字分明,没有赝品,只要仔细看就很容易理解。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