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病中杂咏 多病东厅客,深秋出幕迟。 芙蓉开也未,叶上好题诗。 注释:我是一位多病的人,居住在东边的厅堂之中,秋天来临了,我还没有出门去,这让我有些遗憾。 芙蓉花(即荷花)是否已经开了?叶子上是否可以留下我的诗句
【注释】 1.雨湿:雨水打湿了鼓声。 2.官船:指官府所乘坐的船只。 3.南北:指南北方向。 4.帆影:指船上的帆篷的影子。 5.新晴:天气晴朗。 译文: 鼓声因雨而更重,湖面因风而更平。 官船往南又往北行驶,帆影映衬在晴朗的天空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雨后射阳湖的景象进行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雨湿鼓声重”,这一句是说雨打湿了鼓声,使得鼓声更加沉重
门系青骢马,多应问病夫。 小官好疏散,莫讶懒衣巾。 注释:青骢马:青色的骏马,这里比喻诗人的坐骑。病夫:指生病的人。小官:指地位较低的官员。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因病而感到孤独、寂寞的诗。首句“门系青骢马”,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患病而骑着青骢马出门的情景。次句“多应问病夫”,表达了诗人对他人关心自己的担忧和不安。第三句“小官好疏散”,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地位较低,容易被人忽视的无奈
【诗句释义】 1.过高邮射阳湖杂咏其三:指诗人在高邮县射阳湖所创作的诗歌。 2.野鹤如人长:野鹤的身形像人的一样长,这里以比喻手法写野鹤之长。 3.迎风理毛羽:意思是在风中梳理自己的羽毛,表现了野鹤不畏风雨的形象。 4.独立秋雨凉:在秋天的雨中独自站立,形容自己孤独而冷清的状态。 5.人来忽飞去:当有行人走近时,它突然飞走,表现出野鹤警觉性和警惕性。 【注释解释】 1.过高邮射阳湖杂咏其三
【注释】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其三: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过高邮指高邮州,射阳湖在今江苏淮安市境内,这里泛指淮河一带。杂咏是随意吟咏,即即景抒情之作。 秋水落红衣:秋天湖水清澈,倒映着红色的衣服。红衣,指晚霞。 日潇洒:太阳明亮清新,潇洒自如。 不见采莲人:采莲人在湖里采莲,看不到人影。 惟逢捕鱼者:只有见到打鱼的人。 【译文】 秋天的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晚霞的红衣。 只见太阳灿烂清新而自然
【注释】: 1.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其三:指诗人在《过高邮》诗中对射阳湖的三首诗。 2. 悬破罾(zhènɡ):用绳子把竹条编成圆筒形状,中间留出一个小洞,用来捕捉鱼,称“罾”,也叫“簖”。 3. 生计:谋生之道。 4. 小艇:小船。卖秋菱:卖秋天成熟的菱角。 5.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射阳县高邮县交界处的射阳湖所写,描写渔民捕鱼和卖菱角的生活。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前二句写大湖上渔家捕鱼的情景
注释:我作为客人在外漂泊已经千山万水了,心中怀念家乡明月高悬在楼阁之上。 木犀花即将凋零,但我却在这病中度过了中秋节。 赏析:这是一首思乡的诗。首句“为客家千里”,点明自己的身份——旅人。第二句“思归月满楼”,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第三句“木犀开欲尽”,描绘出了一幅木犀花开的景象,暗示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怀念。最后一句“病里过中秋”则表达了作者因病无法回家过节的遗憾。全诗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之情。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 虾助诗:虾作为水生动物,在诗中被赋予了“帮助”或“支持”的意象,可能寓意着诗人借助虾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 层涛濡沬缀虾行:描述了海浪层层叠叠,水沫(泡沫)点缀在虾的行进上,形象地描绘了海浪拍打沙滩的情景。 - 水母含秋孕地灵:水母在秋天里孕育着大地的灵气。这里用“孕”字表达了水母与秋天
【注释】 ①霁:雨止天晴,这里指下雪。 ②清溪:清澈的溪水,在山中。 ③江野舟:即江上野舟,泛指江上的小船。 ④南馆:南方的客舍。 【赏析】 这首诗是写江南正月半,大雪初晴时,诗人踏雪去访道士,题诗于其居所江上小舟的南侧客舍。 “江南正月半,犹自有梅花。”首句写景。“江南”点明地点,表明诗人此时身在江南。“正月半”,是说农历正月十五,因为这一天正是元宵佳节,所以又叫灯节。“犹自有梅花”
注释1:罾:古代的一种捕鱼器具,形似网,由竹片编织而成。 译文1:一张巨大的罾有一丈宽,小舟轻如一片叶子。 赏析1:此联描写了两种不同的渔具,大罾是用于大鱼的,而小舟则适合捕捉小鱼。这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入微。 注释2:子:指大罾,即网眼较大的渔网。 译文2:相传这个网能捕获到子孙后代,所以从古至今没有人与之竞争。 赏析2:此句以传说的方式表达了大罾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