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充满了生活气息。以下是逐句释义: 1. 落花风扬步虚声,翠草玄芝烂熳生。 释义:落花随风飘散,仿佛在漫步仙境之中;翠绿的草地和玄色的芝草生长得茂盛繁密。 2. 过客不知春早晚,午窗晴日睡闻莺。 释义:路过此处的客人,却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中午的时候,我在阳光明媚的窗户前小憩,听到了黄莺的叫声。 译文: 落花随风飘散,似乎漫步在仙境中
【注释】 闻说山中新酒熟,野人乘兴过江来。闻说:听说。新酒:指新酿的美酒。野人:指诗人自己。乘兴:乘着兴致。江来:顺流而下。一树梅花雪里开:树上的梅花在白雪覆盖中开放。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雪中渡江来到山中,见山中的僧人饮了新酿的美酒后,便顺流而下来到了这里。 “闻说山中新酒熟,野人乘兴过江来。”诗人听说山中酿造出了醇厚的美酒,便带着满腔的热情和豪情渡过江来。 “小窗无处看春色
【注释】 杂咏:即咏,诗歌。风叶高下落,秋砧远近闻。风吹树叶纷纷落下,秋日的砧声从远处传来。天涯多病客,倚杖看孤云。身在天涯,我成了多病的游子;我拄着拐杖看天空中飘浮的孤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第一句写秋风飒飒,吹落了树上的叶子,也吹落了一地的黄叶,这是秋天的景象,也是作者当时身患疾病,卧床不起时所见到的景象。第二句写砧声,这是指秋天农事结束后,人们把收割的粮食放在石制的臼上
【解析】 这是一首写“重阳节”的七绝。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以田园诗闻名于世,他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辞官归隐。他的田园诗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农村景色为主,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风格朴素无华,富有民歌风味。陶诗中经常使用菊花、茱萸等植物象征,表达自己的情怀。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
注释: 画:指画作或绘画。 树色浓堪掬:指树林的颜色浓郁,仿佛可以用手指捧起来一样。 痴岚扑雨秋:痴痴的山岚被雨水冲刷得更加浓烈,如同秋天的气息。 道人岩下住:指一位道士居住在山岩之下。 屋角挂奔流:形容房屋的屋檐上挂着奔腾流淌的水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色。首句“树色浓堪掬”,形象地描绘了树林的颜色浓郁,仿佛可以用手指捧起来一样。第二句“痴岚扑雨秋”
高邮射阳湖杂咏其三是萨都剌对射阳湖的描绘之作,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捕捉了湖泊的自然美和渔民的生活状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捕鱼湖中水”:描述了渔民在湖中捕鱼的场景。这里的“捕鱼”是动词短语,传达了一种劳作的动态。湖水被用作动作发生的场地,增添了场景的真实性和生活气息。 2. “卖鱼城市里”:这一句转换了视角,由湖面转向陆地,即城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评价其思想内容、情感以及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该种题型,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然后结合选项,分析判断赏析。此题要求考生“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这属于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考生应结合诗句的词句和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本诗前两句“十日九风雨,深秋独闭门”交代了时间和原因
病中杂咏 病形如瘦鹤,照影向清池。 自有冲霄志,游鱼莫见疑。 注释: 1. 病形如瘦鹤:比喻自己的身体状况就像一只瘦弱的鹤,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因病而身体消瘦的状态。 2. 照影向清池:形容自己的身体像影子一样映在清澈的池水中,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病榻上的影子。 3. 自有冲霄志:表示自己心中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即使身处困境,也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4. 游鱼莫见疑
注释: 画 草迷苍耳子,鸟弄白头翁。 十里湖山树,平分杳霭中。 译文: 草被苍耳的种子淹没,鸟儿在白头翁的巢边嬉戏。 十里外的湖水和山色交织在一起,平分了那朦胧的雾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风光图。首句“草迷苍耳子,鸟弄白头翁”通过描绘草和鸟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田园景象。第二句“十里湖山树,平分杳霭中”则进一步扩展了这幅画面,描绘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
【注释】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指高邮射阳湖一带的诗作。菰(gu)蒲:即水生植物茭白,多年生草本植物。 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风吹过树木的枝梢,雨落在湖面上。 不见打鱼人,菰蒲雁相语,没有看见打鱼的人,只有芦苇和水鸟在对话。 赏析:此诗为高邮射阳湖一带所写,写的是湖边景致,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中描写了高邮射阳湖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