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开
【注释】 1. 馄饨:指汤饺,一种用薄面皮包肉馅儿,在锅里煮的美食。 2. 镬(huo)汤:指滚烫的开水或油。 3. 翻筋斗:形容动作灵活矫健。 4. 浑身糜烂转馨香:比喻经过烹饪,食物变得非常美味诱人,香气四溢。 5. 那个禅和不开口:指那些吃馄饨的人没有说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诗人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把馄饨这种美食的制作过程和食用时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
注释: 1. 舍鞋:放下鞋子。 2. 验尽:经过检验。 3. 长与短:指鞋子的长短。 4. 宽窄:指鞋子的大小。 5. 已先知:已经知道了。 6. 蹈著:穿着。 7. 左右逢原:到处都顺利。 8. 显大机:显示其大智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述一个人在试鞋时的经历,寓意深刻。 第一句“舍鞋”表明了诗人开始尝试新鞋子的过程。这里的“舍鞋”并非真的要扔掉鞋子
针筒 函盖乾坤气量周,铜睛铁眼一齐取。 几多利脑尖锋者,到此如何敢出头。 注释: - 针筒(zhen zong):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注射药物。 - 函盖乾坤(háng gài jīn dū):比喻其功能广泛,能够覆盖整个宇宙。 - 气量周:气度广大无边界。 - 铜睛铁眼:形容针筒的材质坚硬,如同铜和铁制成。 - 几多利脑尖锋者:指有许多锋利的东西,这里可能指针筒中的针头等锐利部分。 - 敢出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借松树自喻,表现了诗人不慕荣利、傲岸自尊、清高自守的品格。首句“当途偃蹇卧霜枝”意思是:正路之上,我像一株挺直的松树卧在积雪的枝干上。“当途”,正当的路;“偃蹇”,伸屈不屈。诗人以松作比,表明自己不趋炎附势、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次句“仿佛黄龙出洞时”意思是:这株松树
【注释】 六年:指唐玄宗天宝六载,当时诗人在长安。有字句:指科举及第。一日闻斋鼓,指科举中进士后,皇帝在太清宫赐宴。省:反省、醒悟之意。青天白日一声雷:形容雷霆万钧之力。万象森罗齐稽首:万物都对皇帝的威德表示尊敬。须弥山:即须弥座,是佛教中供奉佛祖的台座,位于南天竺国。𨁝跳舞三台:指佛祖释迦牟尼说法时,天人歌舞作乐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参加科举考试后所作。诗中通过雷霆、群生
诗句释义: 1. 圆觉会:圆觉,佛教术语,指觉悟的意思。会,集会或聚会。这里的圆觉会可能是指某种佛教集会或活动。 2. 十二呆郎欲决疑:十二呆郎,可能是对某个人或群体的戏称,意指他们像“呆”一样困惑、迷茫,无法解决自己的疑惑。决疑,解决疑惑。这里表达了他们对某一问题或困境的困扰和求解。 3. 瞿昙嚼饭喂婴儿:瞿昙,梵文的音译,意为释迦牟尼佛,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嚼饭喂婴儿,比喻佛陀在传播佛法时
【注释】 须弥:即印度神话中的大山,象征世界。露纤躯:指石牛身躯纤细。头角峥嵘:形容石牛的犄角挺拔有力。牧童鞭索:比喻石牛像牧童一样不受拘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石牛”为题,描绘了石牛的形象,表达了对石牛的赞美之情。 首句“石牛”,点明了诗歌的主题。颔联“须弥为骨露纤躯,头角峥嵘塞太虚”则具体描绘了石牛的形象。其中,“须弥为骨”指的是石牛的身体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坚固
注释: 铁壁:指坚厚的城墙。 巍然一座黑金城:形容城墙非常坚固,如同黑金一般。 缝罅全无及户扃:形容城墙上的缝隙、门栓都不存在。 堪笑英雄难进步:感叹英雄们难以突破这座坚城。 圣凡到此绝途程:表示即使是圣人和凡人也难以通过这座坚城。 赏析: 这首诗以一座坚固的城墙为意象,通过对其的描述,表达了对某些事物或人的无奈和无法超越的感叹。诗人用“黑金城”来形容其坚固,用“缝罅全无及户扃”来形容其严密
注释: 净发:指人刚洗完头,梳洗干净。锋铓:刀剑等兵器的锋利刃口。鬼神号:形容声音高亢激越,如同鬼神在呼啸。刬(chǎn):砍。顶𩕳(pái):一种牛,其角如柱。纤毫:微小的毛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刚洗完头的自己进行了自我欣赏。首句“锋铓未露鬼神号”,描绘了自己刚洗完头,梳洗干净的形象,用“未露”二字表现了自己刚做完的事情,没有留下痕迹。接着“能刬群牛顶𩕳毛”
【注释】 1. 头袖:比喻人的头部。 2. 四海英灵俱夺下:指天下英雄都被我消灭了。 3. 铜头铁额总兜来:比喻敌人像被铜包铁裹,无法打败。 4. 莫怪无门施毒手:别怪我没有好办法。 5. 揭翻脑盖顶门开:比喻彻底摧毁敌人的防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绘敌人的弱点,表达了诗人对战斗胜利的喜悦和对敌人的愤怒。诗的开头两句“四海英灵俱夺下,铜头铁额总兜来。”描述了战场上敌人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