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诗句: 甘为人役岂终穷,羞共时人论拙工。 注释: 甘为人役,意思是甘愿被他人驱使,比喻自己愿意为他人效力,而不求回报;岂终穷,意思是怎能一直这样贫穷,表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羞共时人论拙工,意思是不愿意与同辈的人比较自己的技艺或成就,表示谦虚和不自满的心态。 译文: 我心甘情愿地被他人的指挥使唤,怎敢与同辈的人相比自己的才能?我宁愿在别人的手下做事情,也不要被人看不起。 赏析:
注释: 大觉寺迟立之不至:在佛光山的大觉寺等待他的朋友,但始终没有等到。 风泉声里残蛩语:风吹过泉水的声音中,传来了蟋蟀的叫声。 永夜不眠清欲绝:整夜不睡觉,清冷的秋夜让人感觉几乎要断绝呼吸。 何人与会此时情:谁与我一起度过这个寂寞的时光? 赏析:《大觉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孤独感。全诗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 鬓发如雪,惊得少妇知道,伤心的事情都像霜冻的帷幔一样。 我特别怜爱并蒂山茶花的句子。 李格非作记,微有相同之处(与《洛阳名园记》)。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友人徐湘蘋女史的花卉册所作的题跋。徐湘蘋,字苹卿,号秋玉,明末诗人、画家。其兄名徐士美,工诗善画。徐湘蘋“好学工诗,尤长小楷”。此诗即为她花卉册上的题诗。首句“鬓雪”指自己的白发,暗示自己年老。“惊教”即惊讶使,“少妇”即年轻女子
入世 细写溪山目未昏,一檠明灭与温存。 男儿入世终何有,只有平生未报恩。 --- 1. 第一句“细写溪山目未昏,一檠明灭与温存。”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诗人在夜晚静坐,通过窗户观察外面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这里的“细写”意味着诗人用心观察、细致描绘,将所见所感融入诗歌之中。而“目未昏”则表明诗人虽然已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观察,但依然保持着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和热爱。 2.
【注释】 萧:形容风声。寒柯:指秋日的树梢。瘦金,形容枯瘦如金的树枝。营丘:指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以写山水画著称于世。独往心:指作者自己喜爱隐遁山林。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经图的,写的是秋天山林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风叶飘萧秋气深,寒柯瘦石墨如金。”写秋风萧瑟,树叶飘零,山中的松树和柏树在秋色中显得格外苍劲。“虽然未得营丘笔”,这里用了典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为徐湘苹女史的花卉册写的题诗,表达了对徐湘苹深厚感情和对她才华的赞美。 第一句“法喜回天出玉闺”,意思是说徐湘苹如同天降之喜,出自高贵的家庭,出身于名门望族。这里的“法喜”指的是佛教中的吉祥之兆,而“回天”则形容她的到来如同天帝降临人间,带来了好运和幸福。“出玉闺”则是指她出生于富贵之家,如同玉中走出的女子。 第二句“暮年翰墨宝桐溪”
【注释】 1.窥:偷看。墙:指院墙。绰约:姿态柔美。照浮卮(zī,古代盛酒的器皿):倒映水中。浮卮:指水中的杯子。2.添入:使……增加。3.伤春鬓:形容女子头发因思念春天而变白、变薄。4.何心:何必。5.繁枝:茂密的树枝。6.谁教:为什么。7.偏作最繁枝:偏偏长在最茂盛的树枝上。 【赏析】 《残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以梅花为题,借咏梅抒发自己的情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观画慈颜得暂怡、小园花发昼长时、东方日出人间世,曾影南窗母与儿的生动画面。 观画慈颜得暂怡:在欣赏画作时,慈祥的母亲面带微笑,暂时感到愉悦。 小园花发昼长时:在午后阳光下,花园里的花儿盛开,散发出阵阵清香。 东方日出人间世:随着太阳的升起,整个人间世界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曾影南窗母与儿:曾经的影子投射在南窗下的母子二人之间,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赏析
以下是对《题圯下授书图》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诗句释义: - 小试他年帝者师: 暗示在未来某个时期,将有机会成为帝王之师。 - 重轻举足莫相疑: 表示在关键的时刻,不要犹豫,要果断行动。 - 一君万祀秦皇帝,气尽先生堕履时: 描述一位君王(可能指秦皇)在临终前,看到先生,感到羞愧和后悔,于是放下权威,听从了先生的教诲。 2. 译文: 在未来某个时刻
【注释】 泼墨犹疑泪未干:泼墨,泼洒的墨水。犹疑,怀疑。泪未干,指眼泪还未完全流干。一花见佛事辛酸:佛事,佛教的仪式和活动。佛事辛酸,指佛事活动的艰难困苦。拙政园:位于江苏苏州市西南街巷内,是苏州园林的代表。珍遗印:珍稀的遗迹。倒看,颠倒过来看待。吾丘,即吾邱,这里泛指作者的家乡。 赏析: 徐湘蘋女史是明代诗人徐渭的妹妹,她擅长花卉绘画。这首诗写于作者为徐渭妹妹题写花卉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