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其八 每怀樗散郑司户,喜看𣏌梓作孙枝。 注释:每,总是;樗散,比喻才能平庸,无法胜任重要的职务;郑司户,即郑司农,东汉时人;𣏌梓,喻指人才如梓木般茁壮成长;做孙枝,喻指子孙有出息。 译文:我总是怀念那些才德平庸的郑司户,看到他们培养出优秀的后辈,心中充满了欣慰。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他深知人才是国家的根本,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其四》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方孝孺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其进行释义: - 下士立身泾渭浑:这里用“下士”比喻平庸之人,而“泾渭”则指泾河与渭河的分界线,用以象征清晰明确的界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区分是非、明确界限的看法。 - 胸中耿耿是非存:耿耿表示心中有事不易忘怀,此处形容诗人内心充满了对是非的判断和思考。 - 子云美新最可贱:这句话中的“子云”指的是扬雄
诗句: 密叶丛篁噪晚鸦,荒村百里两三家。 译文: 黄昏时分,密集的树叶和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在这个偏远的村庄里,只有两三家人家。 注释: 1. 密叶丛篁: 密集的树叶和竹林,形容秋天的景象。2. 噪: 发出声音。3. 晚鸦: 傍晚时分的乌鸦,这里用来渲染气氛。4. 荒村: 荒凉的村子。5. 百里: 一百里,形容距离远。6. 两三家: 只有两三家人家,形容村子人少。 赏析:
【注释】 多才久要钱文学:指钱学士的才华。长日诗筒衮衮来:形容钱学士每天写诗如流水般不停。 俊思雪消三峡长:指钱学士的文思如同冰雪消融,源远流长。好怀春到百花开:表示钱学士的好兴致如同春天到来,百花盛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钱学士时所作。首句“多才久要钱文学”,赞美了钱学士的才情和学识;次句“长日诗筒衮衮来”,描绘了诗人与钱学士书信往来的情景。第三
诗句原文如下: 东海西头是我家,门前花径接鸥沙。 三年别后徒多恨,敢道诗书读五车。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意解析: - “东海西头是我家”:描述了诗人的家乡位于东海之西,用“我家”表达了对故乡的亲切和归属感。 - “门前花径接鸥沙”:描绘了家门口有条花香四溢的小径,直通海边,鸥鸟成群结队在沙滩上嬉戏。 - “三年别后徒多恨”:表达了与家乡别离后的孤独与遗憾
汉高嫚士千馀载,不见师臣与友臣。 解使时君谦德重,孔明而下两三人。 注释:汉高祖刘邦对士大夫的态度长达一千余年,如今已经无法见到像姜子牙、张良和诸葛亮那样的老师和朋友了。现在当权的君主都懂得谦虚和尊重他人,而像孔明这样的贤才也只有两三人了。 赏析:此诗表达了方孝孺对于历史上君臣交往的感慨。他感叹在汉代,刘邦对待士大夫的态度长达一千余年,如今已经无法见到像姜子牙
【注释】: 1. 榻(zhuó):坐具。禅那:佛教语,指禅定的境界。 2. 苏晋:晋代人苏韶,字伯玉,曾以养鹅自娱,有《鹅赋》传世,后被人诬陷为盗鹅,他辩解说:“吾家故无鹅,安得置田舍!”事见《晋书·隐逸传》。 3. 长斋:不食荤腥、酒肉等物而专事素食的斋戒。 4. 绣佛前:在佛像前面绣佛经。 【赏析】: 首联两句写自己入山游览定水寺和仰山寺。定水寺和仰山寺都是唐代有名的道场。作者初到成都
道济群生心尚歉,知周万物礼逾勤。能为世上难行事,始是人中寡过人。 译文: 在这个世界上,我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我所知道的一切去照顾和关心所有的生物。尽管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始终相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 诗句注释: - 道济群生:指救助和帮助所有的人民。 - 心尚歉:内心仍感到有所欠缺。 - 知周万物:了解并关心所有事物。 - 礼逾勤
【诗句释义】 盛世:太平之世,国泰民安; 岂无:难道没有,表示反问; 谋国者:为国谋划的人; 汉家长忆:汉代的先人时常怀念; 富民侯:富足的百姓,封侯拜将; 荣名史册:显赫的名声载入史册; 公论江海:众人的议论像江河一样浩大。 【译文】 在太平盛世中,难道没有那些为国谋划的人? 我们的祖先在汉朝时常怀念富民侯这样的贤臣。 他们的辉煌业绩被载入史册,成为千古美谈。 他们的贡献如同江河一般
注释: 山行十天只遇见僧人,都说蒙受恩惠回报未曾。 一起登上峨眉山望宫殿,祥云五色环绕三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峨眉山的游览和感受的记录。 “山行十日只逢僧”中的“山行十日”,指的是作者在峨眉山游玩了十来天。而“只逢僧”,则意味着在这期间,他只遇到了僧人。这可能是因为峨眉山上的寺庙众多,僧人数量庞大,所以作者才说“尽道蒙恩报未曾”。 “尽道蒙恩报未曾”中的“尽道”,“道”在这里是动词,意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