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注释】 天降乱离:上天降下战乱。 孰知:谁知晓。 奸臣得计:奸诈的臣子已经得到好处了。 谋国用犹:谋求国家的好处。 忠臣发愤:忠诚的臣子愤怒极了。 血泪交流:满身是血,流着眼泪。 以此殉君:为了君王而献身。 抑:还是。 何求:还有什么要求? 呜呼哀哉:悲痛啊! 庶不我尤:希望不要怪罪我。 【赏析】 此篇是屈原被放逐时所作之绝笔诗。据《史记》载,楚怀王十六年(前301)
【诗句解释】 1. 闻钟理短发:听到钟声之后,整理自己的头发。 2. 徐步启荆扉:慢慢地走出门,推开门。 3. 不知夜雨过:不知道夜晚的雨已经停歇。 4. 园林顿芳菲:园林里的花草突然变得芬芳美丽。 5. 江山静妙颜:江山景色宁静而美妙。 6. 云日浮清辉:云和太阳都映照出明亮的光辉。 7. 残梅落欲尽:残花凋零,似乎快要结束。 8. 幽池水痕肥:幽深的池塘里留下湿润的水迹。 9. 始见新岁来
注释: 闲居感怀九首 作者:佚名 习俗日颓坏,畴能塞其源。 自从井牧废,开此争夺门。 救弊岂无术,得君苦难言。 田间一卮酒,跽{酉川}苍梧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感怀之作。诗人感叹时事的败坏,对那些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表示了不满。同时,他也表示了自己的无奈和悲哀,因为他无法改变这种情况。他希望有人能够拯救国家,但是没有人愿意这样做。最后,他表达了自己的悲伤和失望,因为没有人能够帮助他
【赏析】 这首诗是咏物诗,以柏树为象,借咏柏来表达志士的高尚情操。 首联“栽柏”二字领起全篇,说明题旨。诗人以栽柏自况。“迂拙乖世用”,“迂拙”是说自己不拘小节,不求功利。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屑于阿谀奉承,更不趋附权贵。“非目前取效”,意思是说自己的抱负不是一时所能实现的,而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远与千载期”的目标。 颔联“翠柏信良材”。这两句是对柏树的歌颂
``` 谈诗二首 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亦无俦。 诗句解释 - “前宋文章”指的是宋朝时期的文学成就。 - “配两周”意指与《诗经》的韵律相匹配,强调诗歌的音律美。 - “盛时诗律”则形容宋代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成熟。 - “无俦”表示无与伦比。 译文 宋朝的文章如同《诗经》,与周代的经典相得益彰,当它繁荣昌盛的时候,其诗歌律法更是无可比拟。 今人未识昆仑派,却笑黄河是浊流。
在明代诗人方孝孺的《感旧九首》中,有这样一句诗“雄文不见林公辅,病眼荒荒何处开”,它出自其中的第二首。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失落感,下面将对其进行解析: - 诗句原文: 雄文不见林公辅,病眼荒荒何处开。 - 译文: 雄壮的文章没有遇到贤能的人,我的眼睛也因为疾病而变得模糊不清。 - 注释: 1. “雄文”指的是非常有力的文章。 2. “林公辅”可能是指一位名叫林的辅助者或顾问
【注解】 感旧九首:指诗人在翰林院任职期间,因故离职而写的一组诗。 翰苑:翰林学士院,唐制,学士、侍讲、直学士皆为正三品官,称为“翰林”或“翰苑”,是皇帝的智囊团。 暂归:临时回到。 卢太史:指卢象升,字孚远(一作孚远),明代人。 铨曹:指吏部,掌官吏选授和考课等事。 郑郎中:指郑继之(一作继之),字元勋,号云台先生,明代河南新野人。 金殿:指朝廷,也泛指朝廷中的显贵大臣。 龙头
【注释】 1. 感旧九首:即《感旧》组诗共九首。这是第一首,是组诗的开篇之作。 2. 多病:这里指年老体弱,身体不好。 3. 知:了解、知道。 4. 志术:抱负与才能。 5. 荒:荒废,衰退。 6. 中年:这里指中年以后。 7. 苦复:又。 8. 厌文章:厌恶作文章或文辞华美的文章。 9. 图:打算,计划。 10. 终始:始终、始终如一。比喻做事能坚持到底。 11. 肯为:愿意做,愿意做下去。
林郑为文学我家,波澜议论阔无涯。 两年不见何时到,望断嶓江八月槎。 译文: 林先生作为文学家,他的文章议论波澜壮阔无边无际。两年未见,不知何时能够相见,只能望眼欲穿地盼望着从嶓江传来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是明初文人方孝孺的作品。诗中描述了林郑作为文学家的影响力和才华,他的文论波澜壮阔,充满了豪情壮志。诗人表达了对这位文学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诗中还提到了与林郑的友情
注释:王郎已经远离到云中戍守的边关,许子却忽然成为地下人。我们重新探访旧友寻找过去的踪迹,岭上的云雾和溪边的月光都让人感到伤心。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故人的感怀之作。前两句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王郎已经远赴云中戍守的边关,而许子却突然成为地下人。这种变化让人感到惊讶和不解。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这一变化的感慨,他重新探访旧友寻找过去的踪迹,但发现岭上的云雾和溪边的月光都让人感到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