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这首诗是懿文皇太子为悼念他而创作的挽诗,共八章。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读和赏析: 第一句:文华端国本 - "文华"通常指文化、文学和艺术的成就和才能。“端”在这里意味着正直或基础坚实。这句诗表达的是皇帝作为国家的根本,其文学和文化成就卓越,为整个国家树立了榜样。 第二句:潜泽被寰区 - "潜泽"可能指的是深远的影响或智慧。“被”在这里表示遍布或影响到每一个角落。这句诗表明皇帝的智慧和影响遍及全国
这首诗是懿文皇太子的挽诗,共八章。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注释: 1. 相宅图方献,还宫疾遽侵。 - "相宅图"指的是在皇帝居住的地方绘制的宅邸图,通常用来展示皇帝的宫殿建筑和周围环境。"方献"意味着这幅图被正式献给皇帝或朝廷。 - "还宫"是指皇帝返回皇宫。"疾遽侵"形容皇帝病情突然恶化,迅速加重。 2. 鼎龟悬宝命,笙鹤动哀音。 -
注释: 1. 渊默师成宪:指的是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师成宪,是说他们以高尚的道德和深厚的学问成为国家的楷模。 2. 端严信若神:形容他们的品德高尚,威严庄重,如同神明一般不可侵犯。 3. 承天行日月:比喻他们能够顺应天道,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光明磊落。 4. 与世作阳春:形容他们在世间传播着正能量,如同春天一样温暖人心。 5. 锐意思宽政:指他们有远见卓识,能够提出并实行宽松的政治政策。 6.
【注释】 1. 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市。 2. 蓝舆:古代的一种轻便车,用牛拉的。 3. 胜游方外得:指在山林中游玩,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乐趣。 4. 乐事世间稀:形容生活中的乐趣很少。 5. 风过欹僧笠:风吹拂着倾斜的僧帽。 6. 云来挂道衣:云雾缭绕着道士的衣服。 7. 山林应待久: 应该多待一会,享受山林中的宁静和美好。 8. 好去莫相违:如果你要去的话,就不要违背我的意愿了。 赏析:
【注释】: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懿文,即懿宗太子李讳。懿宗太子名温,以懿为谥号。 盛德临中夏:盛德,指皇帝的美德和功业。 中夏:中国。 黎民望彼苍:黎民,百姓;彼苍,苍天。指百姓仰望皇帝治理天下。 少留临宇宙:少留,暂留。 临宇宙:面对宇宙。 未必愧成康:成康,指周成王、周康王,是古代著名的明君,以英明的政绩著称于世。 宗社千年恨:宗社,指国家。宗庙社稷是国家的象征。 山陵后世光:山陵,指陵墓
《深虑论》是方孝孺的一篇论述天下大计与治国安邦的议论文。文章通过分析历史上各个朝代因忽视细节而造成的灾难,来说明在处理国家大事时不可掉以轻心的重要性。下面是对文章逐句的详细解读: 1. 原文: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2. 译文:
深虑论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注释: - 深虑论:深入思考的议论或论述。 - 古之圣人:古代的圣人。 -
奇伟绝特之观,固无与于人事,然于其废兴,可以知时之治乱焉②。 夫黄鹤楼以壮丽称江、湘间③。 当天下盛时,舟车旌盖之来游,考钟鼓,肆管弦,燕会于其上者,踵相接也④。 元末诸侯之相持,武昌莽为盗区,屠伤杀戮至于鸡犬,求尺木寸垣于颓城败垒间而不可得,天下之乱极矣⑤! 及乎真人既一海内,建亲王镇楚,以其地为国都,旄头属车往来乎其上者,四时不绝⑥。 盛世之美,殆将稍稍复睹。 余恨不获见之。 而是貌其状甚悉
子孝宽父心,斯言诚为确。 不患父不慈,子贤亲自乐。 父母天地心,大小无厚薄。 大舜日夔夔,瞽瞍亦允若。 夫以义为良,妇以顺为令。 和乐祯祥来,乖戾灾祸应。 举案必齐眉,如宾互相敬。 牝鸡一晨鸣,三纲何由正。 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 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 周公赋棠棣,田氏感紫荆。 连枝复同气,妇言慎无听。 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 所交在贤德,岂论富与贫。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渭水不可浊,岂与常流俱。 节妇不可辱,自与常妇殊。 节妇之节良可书,书出大手名斯垂。 呜呼奇花异卉人难植,瑞麦嘉禾不可常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