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深虑论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注释:

  • 深虑论:深入思考的议论或论述。
  • 古之圣人:古代的圣人。
  • 知天下后世之变:知道天下和后世的变化。
  • 非智虑之所能周:不是智慧所能全部预见的。
  • 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是法律所能完全控制。
  • 不敢肆其私谋诡计:不敢放纵自己谋取私利的阴谋诡计。
  • 积至诚、用大德:积累忠诚和伟大的德行。
  • 结乎天心:与天意相通的心。
  • 天眷其德:上天珍视他们的德行。
  • 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像母亲爱护婴儿那样保护他们,不忍心抛弃。
  • 区区之智:微小的智慧。
  • 笼络当世之务:笼络当代的事务。
  • 无危亡:没有面临危险和灭亡。
  • 此理之所必无者:这是一定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 岂天道哉:难道是天道吗?

赏析:
这首诗是古代儒家学者对统治者的一种劝诫,强调了统治者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智慧来处理政务。诗中表达了一个观点:如果统治者不能与天意相合,那么即使再聪明也难以长久地统治国家。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于天意的敬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