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儿童的天真无邪来反衬出自己因年岁已高而力不从心,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奈心情。全诗语言平白如话,情感真挚自然,读来令人倍感亲切与温馨。 “勉学诗,其三”是这首诗的题目,也是整首诗的起兴部分。诗人在开头就点出了主题:勉励自己勤奋学习。“勉”是勉励的意思,“学”指学习,“诗”即诗歌,这里指《诗经》;“其三”则是指《诗经·邶风·谷风》中的一首诗。全句的意思是说
家兄寄中秋会饮诗因分韵述怀以答 发函清泪堕,纸湿不可收。 永思旧所见,一往如川流。 于今会饥欢,颇似昔日否。 我家势运谬,难与时人侔。 譬彼百年屋,不足施雕锼。 愿伯善扶持,重使楹栋脩。 庶免倾压虞,百口蒙庇庥。 我愚更懒惰,朴学愧前脩。 术疏何所成,言高每难雠。 空怀济物志,梦寐谈孔周。 岁华易为度,自哂等浮沤。 长恐坠遗业,上贻先人羞。 伯也幸闵我,正救愆与尤。 复为戒诸弟,敦睦无相犹。
家兄寄中秋会饮诗因分韵述怀以答 注释与赏析: 1. 时过不自惜,长年转多忧。 - 时光流逝,不加以珍惜;岁月渐长,忧虑也增多了。 - 关键词: 时光、珍惜。 2. 壮心若湍水,涌激不少休。 - 雄心壮志如湍急的水流,不断冲击,不能停歇。 - 关键词: 壮心、湍水。 3. 念昔童稚日,此身百无愁。 - 回想童年的日子,那时无忧无虑,没有烦恼。 - 关键词: 童稚、无忧无虑。 4. 良霄见明月
下面是对《闲居偶题》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雨歇阶草净,鸟鸣丛竹中。 - 翻译:雨停止后,阶前的草显得格外干净;鸟儿在茂密的竹林中欢快地鸣叫。 - 注释:雨停使得原本潮湿的地面变得干燥,草叶上的水珠消失,显得更加清爽。同时,竹林中的鸟儿因雨水的停歇而得以自由地歌唱,声音清脆悦耳。 - 赏析:首联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自然景致,雨后的庭院和竹林都显得格外美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出自《全唐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子弟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古代教育制度的怀念。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树木生有枝,子弟教及时。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树木有了枝叶,子弟们就应该适时地接受教育和培养。这里的“及时”指的是要抓住时机,不拖延。 七年异男女,八岁分尊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到了七八岁时,孩子就要开始区分男女和尊卑了。这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教育方式
【注释】 上堂拜父母,甘旨手自供:指子女对父母的孝敬。 入庙罗豆笾:指祭祀祖先的仪式。 死者魂魄安,生者恩义隆:死者的灵魂得到安息,活着的人受到恩惠和尊重。 一门无二志:一家人没有两个志向或目标。 謦欬生春风:意思是家族中人和睦相处,气氛和谐。 薰闾里:比喻影响或感染了乡里。 祥云及膏雨:比喻恩泽像祥云和膏雨一样滋润万物。 唐虞: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尧舜,这里借指古代贤明的君主。 时雍:天下太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读懂诗句,然后根据注释理解其大意,再进行赏析,注意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指出情感。 【答案】 译文:残灯结出花朵来,枯萎的树木长出了菌类。万物如此凋零败落,人的秀气终没有消失。人心是最灵通智慧的,自己放弃却怎能忍心?圣人的门庭本是广阔无边的大道,台阶上布满了引导众人的阶梯。我本来与愚鲁的人一样资质,却能直接领悟圣贤的道理。光阴如箭急
寄好义 同乡不相见,动涉秋去春。 何意忽来翔,会合当玆辰。 雄谈有远趣,文采惊世人。 譬彼随和质,众目咸知珍。 陋俗乏奇士,怀抱郁未伸。 每思伊葛流,磊落展经纶。 志大固难售,心孤邈谁亲。 君来起我意,颇觉气为振。 炳炳千古事,悠悠三代民。 举首视大荒,汗颜惭此身。 深衷非一端,欲语未及陈。 胡为复求去,重使别恨新。 夙负江海情,耻为儿女仁。 贤豪日衰谢,感叹易悲辛。 凉风吹碧海,月露洗高旻。
【注释】 送:赠别。教官:官名,即教官。云南:今属云南省。 冲:冲破,突破。 山城:指山间城镇,这里指云南的山城,即大理。碧云:指大理山上的白云。 茅舍:茅草屋。溪曲:小溪弯弯曲曲。 寂寥:寂寞冷清。 化夷俗:使夷族的风俗变得像中原一样。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天宝五年(746),当时诗人正任太子少詹事分司东都。友人是到云南去当教官,而云南地处边远,难以相会,所以有这首诗赠别。
巾山晨望柬钱克温 月落江水明,疏钟发林杪。 蒙蒙山气合,历历川光晓。 妙静玄化机,纵意群动表。 悠然悟真趣,忽觉天地小。 是身本无累,万事相纷扰。 愿释经世情,于兹共幽讨。 注释:在巾山上早晨眺望,月亮已经落到江水中,月光明亮。树林的高处传来稀疏的钟声,声音悠长而深沉。朦胧的山雾与清新的空气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片和谐的景象。远处的山脉清晰可见,河流的光影在早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