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这是一首五言诗,每句都包含有深刻的寓意和哲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注释和赏析: 夜光自有辉,不因磨砺圆。 - 夜光石(一种矿物)天然发光,无需经过打磨就能显现其光辉。比喻人的内在品质无需外界的修饰和打磨,也能发出独特的光芒。 骐骥自致远,不以鞭策前。 - 千里马自己能到达远方,并不需要被鞭策才能前进。强调人的潜力和内在动力,而不是外在的压力或激励。 古来知道者,天质固使然。 - 自古以来
送一宗和尚次蜀王诗韵 浮云出山中,浩荡随去来。 来非有所系,去亦忘所之。 若人释门秀,矫矫孤鹤姿。 林泉三十年,喜誉如波驰。 平生西方学,所蕴未及施。 一朝忽乘兴,来谒岷峨师。 微笑坐谈空,倾城走群缁。 遂令好事者,懒问子云奇。 注释: - 浮云:比喻一宗和尚。 - 出:离开。 - 浩荡:广阔的样子。 - 去:离开。 - 来:归向。 - 所系:所牵挂的。 - 忘:忘却。 - 若人:你。 - 释门
杂诗四首 其四 幡幡市井人,出纳量锱铢。 积财至千万,侈然夸有馀。 华堂占广陌,列肆遍通衢。 朝餐聚侠客,莫饮罗名姝。 一朝与法遇,家破及妻孥。 金玉归县官,不能赎其躯。 郭解既夷灭,季伦亦门诛。 安知子原宪,穷巷歌唐虞。 注释: 1. 幡幡(fān fān):指市井中忙碌奔波的人,形容他们忙碌、喧嚣的状态。 2. 锱铢(zī zhū):古代计量单位,比喻极小的数目或很小的利益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是一位隐居不问世事的士人,他以诗来表达自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全诗充满了一种对尘世繁华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赞美。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 《修德以诗寄次韵》 译文: 藜(一种草,常用于喂养羊群)羔(小羊)味道淡而没有调和之味,腐烂的粟米难以舂成圆润的形状。 我不愿意把这种简朴的食物送给那些世俗的人,而是把它们欢笑着摆放在儿子面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化常识、诗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的提示,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相如妙文辞,高处无与敌”,意思是司马相如此等文人墨客,他的文辞精妙绝伦,在历史上无人能比。这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将司马相如与其他文人相比
杂诗四首赠林嘉猷 其四 注释: 载籍弥九有,群言剧毫毛。 - 载籍:承载着典籍,指代学问、历史等。 - 弥:充满、遍布。 - 九有:古代对天下的称呼,泛指整个宇宙。 - 术疏:指医术、技术之类的学问。 - 弃置患术疏:丢弃医术,是因为害怕技术太精深而难以掌握。 - 穷探畏心劳:深入探索而心生畏惧,因为学问深奥,令人感到疲惫。 - 何由领其要:如何能够把握其要领。 - 可使道艺高
【注释】 扬雄:西汉文学家。曾作《太玄》一书,阐述阴阳学说,对后来的哲学、文学有重大影响。后世因称其为“汉赋之祖”,或“赋家之祖”。 著书欲传世:扬雄著有《法言》,意在使后学得以传颂。 不暇脩厥躬:忙于著书著述,无暇顾及修身养性。 屈伸与天同:指人的生死与天地自然法则相同。 固穷:守正道而贫穷。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扬雄的评论。扬雄虽为汉代著名文学家、辞赋家,但他却未能以文章显名于天下
杂诗四首赠林嘉猷 其三 操行一不慎,坐取终身忧。 发言一不思,或为万世羞。 过小莫吝改,进德勿厌修。 谁能百无为,自致孔与周。 注释 - 操行:行为操守。 - 不慎:不慎谨慎,指缺乏审慎的态度。 - 坐取:因…而得到。 - 终身忧:终生的担忧、忧虑。 - 发言:说话,表达意见。 - 不思:不考虑。 - 万世羞:为世人所耻笑。 - 过小:小事,小错误。 - 莫吝:不要吝啬,表示应积极改正。
次韵赠国亮经历 君侯昔筮仕,匹马之幽并。 先子守东藩,始结邻壤盟。 宁知十载后,握手山中行。 鬓发白欲尽,韬光复潜声。 话旧若梦觉,痛饮张华灯。 尚欣古义敦,爱余均父兄。 雨洗秋色净,群山拥前楹。 山鸟喜客来,飞鸣似相迎。 𬗟思天下士,公是世外英。 流俗何所知,纷纷好议评。 莫邪虽在土,龙气上回萦。 自非水鉴识,谁知江海情。 谈诗较李杜,起舞笑绝缨。 大音久阒寥,厌听寒虫鸣。 麟凤居空谷
贾生是汉朝的才子,他早就看清了天下大势。 他身处太平盛世,遇到了英明的君主,这是天意安排的结果。 他道德高尚,自然与世俗之人难以相合。 他一死,虽然遗憾,但是他的精神却会永垂不朽。 贾生的才华和精神,将会成为千古传颂的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