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妙文辞,高处无与敌。
多财为身累,终老污名迹。
人生取予际,千载观令德。
苟富何足论,丧节良可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化常识、诗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的提示,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相如妙文辞,高处无与敌”,意思是司马相如此等文人墨客,他的文辞精妙绝伦,在历史上无人能比。这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将司马相如与其他文人相比,突显了司马相如文辞的精妙。
“多财为身累,终老污名迹”,意思是金钱多的人容易陷入烦恼之中,终究会因贪恋财富而留下污点(名声)。这里引用了《左传•哀公十六年》中的典故,意指贪婪之人往往因贪恋财富而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人生取予际,千载观令德”,意思是人生在世时,应当珍惜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苟富何足论,丧节良可惜”,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只是追求财富,却丧失了道德修养,那么他实在是可悲可叹的。这句诗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答案】
译文:
司马相如有高超的文辞才华,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拥有很多财富,反而会成为累赘,最终一生都在玷污自己的声誉。
人活在世上应该珍惜机会,成就一些伟大的事业。
但如果只是为了财富而失去了道德的修养,那么真是不值得可怜了。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史抒怀之作。诗人通过咏叹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对名利得失的感慨。
首两句“相如妙文辞,高处无与敌”赞颂了司马相如高超的文才和卓越的成就。这一句用对偶的句法,将司马相如与其他文士比较,突出其文才卓越,无人能比;同时以“无与敌”一词,也暗含了其他文人对此的艳羡之情。
第三句“多财为身累,终老污名迹”则批评了司马相如晚年因过分追求金钱而使自己陷入困境,甚至被后人诟病为“终老污名迹”。这一评价虽带有主观臆断的色彩,但也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对司马相如晚年生活的不满和批评。
第四句“人生取予际,千载观令德”则是对司马相如的评价。他认为,人生在世时需要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一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认知,同时也蕴含着对于成功者的赞赏之情。
诗人在第五句中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苟富何足论,丧节良可惜”。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金钱而忽视了道德修养,那么他实在是可悲可叹的。这一评价既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也暗示了他对那些只追求金钱、不思进取的人的鄙夷。
最后一句“人生取予际,千载观令德”,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总结和思考。他认为人生在世时应该珍惜机会,成就一番事业;但更重要的是要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有良心、有品格的人。这一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价值观,也表达了他对后世人的期许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