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垓
注释: 1. 淡霭笼青琐,轻寒薄翠绡。有人憔悴带宽腰。又见东风、不忍见柔条。 淡霭:淡淡的雾气;笼青琐:笼罩着青色的宫门。轻寒:微凉的风;薄翠绡:薄薄的绿色纱巾。有人:指柳树。憔悴:形容瘦弱。带宽腰:指柳叶宽窄不一。又有人:指柳树。东风:春风。不忍见:不忍心看到。柔和的枝条:柔软的柳枝。 赏析: 这首词是咏物词,写的是春日里柳树的形象。上片写春天来临时柳树的样子,下片写春天过去后柳树的样子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 绿深红少:指春色浓艳,花木葱郁。绿深:指绿叶浓密。红少:指红花稀疏。 横桥小:指桥横卧在河上,像一座小桥。 双燕不知幽梦好:双燕子不知道闺中人的幽梦是好是坏。 碧窗春晓:春天的早晨,打开窗户看见碧绿的柳树。 瞢(méng):困倦。 玉台、金镜:泛指妇女妆饰用品。 慵移:形容懒散,不想移动。 说:倾诉,诉说。 闲数花枝:闲来无事,慢慢数着柳条。 赏析:
【译文】 冬末春初,霜林惨淡,溪边梅花在寒风中摇曳。矮窗曲屋,夜深人静时烧香祈福。灯芯垂落,滴落在芭蕉上,听着雨声,心中烦闷不安。 约定了归期却还没有定下来,一夜之间梦魂飘荡不定。知道这会勾引许多情愫,真是让人感到闷闷不乐。无人问津,说给画楼听也不相信。 【注释】 天仙子:词牌名。 惨惨:形容天色昏暗的样子。 弄影:指梅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 矮窗曲屋:矮小的窗户和弯曲的房屋。 “人已静”二句
《忆江南·夜泊龙桥滩前遇雨作》是宋代诗人程垓所作,此诗通过描绘夜晚在龙桥滩前的遇雨情形,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对人生、家国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诗词的逐句解析: - 篷上雨:“篷上雨”描绘了夜晚雨滴敲打篷布的景象,象征着外部环境的恶劣与不顺利。 - 篷底有人愁:“篷底有人愁”,这里“愁”字不仅指雨中人的忧愁,更是暗含了内心的忧虑与困扰。 - 身在汉江东畔去:诗人在汉江边,但心中却无法平静
南歌子 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水亭烟榭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房栊。 丝藕清如雪,㡡纱薄似空。好维今夜与谁同。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注释: 1. 荷盖倾新绿:荷叶上覆盖着新长出的叶子,就像荷叶的盖子一样。 2. 榴巾蹙旧红:红色的石榴带在身上,就像皱褶的旧红衣。 3. 水亭烟榭晚凉中:在水亭和楼阁的傍晚时分,凉意袭人。 4. 又是一钩新月:又是一轮新月升起。 5. 静房栊:安静的房间窗户。
南歌子:词牌名,此为双调。 野水寻溪路,青山踏晚春。偶来相值却钟情。一树琼瑶洗尽、客衣襟。 注释:在野外的小溪边找路行走,踩着青山走过了春天。偶尔相遇,却对我钟情。我站在树下,仿佛看到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清洗了我一身的尘埃,让我感到无比的清新和舒适。 曲沼通诗梦,幽窗净俗尘。何时散发伴襜裙。后夜相思生怕、月愁人。 注释:我在小溪旁散步,心中想着诗中的场景。当我走进一个幽静的窗户时
【注释】 南歌子 其一早春感怀 《乐府诗集》卷八十一引《古今乐录》,唐开元中,教坊大曲有《南歌子》。《词谱》卷三引《古今乐录》,此调为小令,始见于五代后蜀词人顾敻之手。 柳弱眠初醒,梅残舞尚痴。 柳条柔嫩而未抽芽,故称“弱”。睡意正浓,尚未苏醒,故称“眠初醒”。 春阴将冷傍帘帷,又是东风和恨、向人归。 春天的气候渐寒,近在咫尺,但离人远去。 【赏析】 《南歌子》为唐教坊大曲之一,始见五代顾敻之手
```plain 烟尽戍楼空,又是一帘佳月。何事山城留滞,负好花时节。 何事?何事?山城留滞,负了好花时节。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遗憾,感叹自己错过了最佳的赏花时机。 烧灯剪彩没心情,应有翠娥说。欲借好风吹恨,奈乱云愁叠。 翠娥,即女子的代称。此句表达了诗人在赏灯时的心情低落,想要借助美景驱散心中的不快,但现实的阴云却让人感到沮丧。 赏析: 这首诗以“烟尽戍楼空”开篇
秋香谁买?散入琉璃界。点缀小红全不碍。还却铅华馀债。 月夜相期。一枝未觉香迟。恰似青绫帐底,绛罗初试裙儿。 注释:清平乐 · 其二酬王静父红木犀词(一作《秋宵》)。秋天的香气由谁购买?它飘散到琉璃般的天界中。在小红花的点缀下,整个花坛都显得十分美丽,而且一点也不妨碍。这就像用铅华涂抹过的脸,被洗得干净清爽一样。 月光皎洁,我和你约定在今晚相见,可你还未来,我独自欣赏着你的清香。你如同青色的绫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先明确题干所给的“逐句释义”要求,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好事近 · 其二待月不至”这一句是词人自述其待月之情。“天淡一帘秋,明月几时来得。”首两句写自己独处于幽居之所,秋夜难寐时,仰望天空,但见秋月如钩,高挂天际,于是不禁想起与月亮相关的旧事。“何事”三句紧承上文,写自己因怀念旧情而彻夜不寐,以致于“清光邀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