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卷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指出本诗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步步蹑飞云”是说诗人登上山顶后,俯瞰四周,只见脚下白云飘渺,好像在云雾缭绕之中,又好像自己踏着彩云在飞腾,这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所见。“初疑梦里身”,是说诗人站在苍翠的山岭上,放眼远眺,仿佛置身于仙境,觉得好像到了梦境之中。这里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注释】 省饮:指饮酒。将奈何:怎么对付? 云半杂:云彩不纯而呈半透明状。 巷湿人行少,空寒雁叫多:小巷里水汽弥漫行人稀少,寒冷的北风使大雁发出凄切的叫声。 凭栏思无极:在栏杆旁思绪没有止境。无极:没有止境。 怀古:怀念古事。 【译文】 饮酒未成,愁绪难遣,只得借酒浇愁。晚烟半散,春雪交加,冷风中人们行走很少,空寂寒冷的大雁发出哀鸣。凭栏远望,思绪万千,只能悲歌而已,感叹往事,徒增伤感。
【注释】 ①立谈:站着谈话。飞絮,柳絮。②吴宫:指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园林,这里泛指苏州一带。③生拙:生活不如意。④失计同:失去计策一样,意即失去了机会。⑤醉酣:喝得大醉。⑥吟苦:作诗吟诗。竹摇风:《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句,“苞”“茂”皆为茂盛之意,这里借以比喻孙季蕃。⑦庐山记:指《庐山记》。⑧幽奇:深奥奇特。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
注释: 天下有两座黄檗寺,福州的这一座是真迹。 看碑前代所刻,僧人属于故乡人。 一夜宿在禅房雨中,经年客途尘土纷。 将要离去再瞻礼,十二祖师身相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大中五年(851)至六年(852)间游访福州黄檗山时所作,是一首题咏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黄檗山及其僧徒、道流深深的怀念之情。 “天下两黄檗,此中山是真。”黄檗寺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境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赠鲍居士》。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日日湖波畔,群鸥相共闲。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湖边的风景画。诗人每天在湖边度过,看到一群悠闲的鸥鸟在湖面上飞翔。这里的“日日”表示频繁,而“湖波畔”则指的是湖边的水波。 全家皆好佛,独坐或看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的喜爱。他和他的家人都喜欢佛教,他们经常一起静坐冥想,或者欣赏远处的山峰。这里的“全家”表示一家人,包括男性
【注】: 翁应叟(1912-1980),字子瑜,号云樵,浙江慈溪人。早年留学英国,回国后曾任《大公报》编辑、《国闻周报》编委。有《云樵诗存》、《云樵文存》。 刺桐里:今属福建莆田县。 孤屿峰:山名。 闽山:即福州的五虎山,在福州市区。 【注释】: 逢君:指与翁应叟相遇。亦:也是。姓翁:翁应叟姓翁。莫即是吾宗:莫不是你是我的同宗族。远自刺桐里,来看孤屿峰:你从很远的刺桐里来,来看孤屿峰。刺桐里
【注释】 梨花:雪像梨花一样洁白,故称。 惊乍看:使人惊异地乍一看。 腊瑞:指冬末初春的瑞雪,因为此时正是腊月,所以叫腊瑞。 营巢鹊:筑巢的喜鹊。 吐叶兰:含苞欲放的花蕾。 艳阳晒:阳光明媚的太阳光照射。 流去作波澜:雪花随风飘洒而去,形成一片片波浪。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了春天里雪花飘落的景象。首句“疑是梨花发”,描绘了雪花似梨花般洁白,给人惊喜之感
诗句: 初晴残湿在,众树碧光鲜。 译文: 初晴的阳光让空气中还残留着些许湿润,周围的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清新、明亮。 注释: 初晴:刚放晴。残湿:指雨后残留的湿气。众树:许多树木。碧光鲜:形容树叶翠绿欲滴,晶莹剔透。 赏析: 这首诗是翁卷对春天景色的描述。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诗中"初晴残湿在,众树碧光鲜"两句,以简练的文字,生动地捕捉到初晴时节雨后空气清新
以下是对《哭徐山民》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相关赏析: 1. 诗句释义: - 已是穷侵骨:形容生活的贫困已经侵蚀了他的身体,暗示了诗人的困苦与无奈。 - 何期早丧身:意外地早早去世,表达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 分明上天意:这是老天的意思,意味着诗人的命运似乎受到了某种不可抗力的影响。 - 磨折苦吟人:生活和创作上的折磨,使诗人感到痛苦和无奈。 2. 译文: - 生活早已是贫穷到骨髓
诗句如下: 闲居观物化,几叶又飞东。 清气全归月,寒声半是风。 病多怜骨瘦,吟苦笑身穷。 折得邻家菊,还思靖节翁。 接下来将逐一解释每一行的含义,并附上相关的赏析和注释: 1. “闲居观物化”:“物化”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万物的变迁或自然的变化。翁卷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2. “几叶又飞东”:这里的“几叶”可能是指秋天飘落的树叶,或者是某种象征性的存在。它们随风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