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武陵
诗句释义: 1. 楚人歌竹枝,游子泪沾衣。 - 注释: 楚国人唱着竹枝调,游子的泪水沾湿了衣裳。 - 赏析: 这两句描述了楚国的民谣以及游子在外漂泊的辛酸情感。通过“楚人歌竹枝”这一传统形式,展现了楚地的音乐文化,而“游子泪沾衣”则直接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异国久为客,寒宵频梦归。 - 注释: 在异国他乡长时间居住,寒冷的夜晚频繁地梦见回家。 - 赏析: 这里反映了诗人身处异地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穷边足风惨,何处醉楼台? - 注释: “穷边”指的是边疆地区;“足风惨”形容边境之地的天气恶劣,风雪交加。 - 赏析: 此句描绘了边疆的艰苦环境,天气严寒且常有风雪,给人一种荒凉和孤寂的感觉。 2. 家去几千里,月圆十二回。 - 注释: “家去”指远离家乡;“月圆十二回”意喻时间的流逝和思乡之情。 - 赏析: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因距离遥远而产生的孤独感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细致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句的妙处。《游中梁山》的首联写“好泉石”,颔联写“青嶂外”更幽美之景,颈联写“见乔木”而思旧林,尾联写自己独有情怀。 【答案】 ①游山玩水:泛指游览名胜古迹。②陆沉:指隐遁山林。③乔木:高大挺拔的树木。④旧林:指故乡或故居。⑤唯我独何心:只有我独自怀有这份心情。
【注释】: 长信:汉宫名,汉武帝的宠妃赵飞燕所居。 东去水:指流经宫外的渭水。 不改旧时声:指流水声仍如往昔一般。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古长信宫的感受。首句“莫问古宫名”,表明诗人已超脱俗世,不再关心宫名,只从眼前景象着眼。“空有城”,即宫殿依然存在,但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与喧闹。“惟有”二字点题,引出下句。“惟应东去水”,以东去的渭水为引,说明长信宫虽已废弃,但那曾经流经此处的渭水
高楼 远天明月出,照此谁家楼。 上有罗衣裳,凉风吹不休。 注释: 高楼:古代的高大建筑。 远天明月出,照此谁家楼?:远处天空中的明月照耀着这座高楼。 上有罗衣裳,凉风吹不休:楼上挂着精美的丝织品(罗裳)。凉爽的风不停地吹拂着它。 赏析: 这首诗通过“远天明月出,照此谁家楼”、“上有罗衣裳,凉风吹不休”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图。诗人通过观察月亮和高楼的景象
【解析】 本诗为五律,首联写访道者不遇,颔联写其游历之广,颈联写其人生之事已尽知非,尾联写其久久倚于松门之下。全诗以“道”为线索,通过描写访道者的不遇,来表达诗人对于人生、对于世态炎凉的深深感慨。 【答案】 诗句释义: ①人间只有这一条路,长满绿苔覆盖着它。 ②走到门口没有留下脚印的痕迹,他外出游历还没回来吗? ③平生做了许多事,到此却知道一切都不是。 ④独自倚在松树的门旁,阴云遮没了翠微山。
【诗句释义】 1. 楼下长江路,舟车昼不闲。 楼下的长江路上,舟车在白天不停地行驶。 2. 鸟声非故国,春色是他山。 鸟儿啼叫的声音不是故乡的,春天的颜色是来自他方。 3. 一望云复水,几重河与关。 远望时,云雾缭绕的山峰上又出现了水面,重重的河水和关口接连不断。 4. 愁心随落日,万里各西还。 我的心情随着落日而忧愁,思念远方的人,只能各自西归。 【译文】 从楼上眺望江边
注释 夜泊湘江:在湘江中夜泊舟。湘江流经湖南省,这里泛指长江。 北风吹楚树:楚,指屈原家乡。楚树,指楚国的树木。 此地独先秋:此,指湘江。独先秋,指此处比别的地方更早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何事屈原恨:恨,指悲恨。屈原,战国时楚国大夫,因遭谗被放逐,后投汨罗江而死,后人常以“怀王”称之。屈原自沉后,楚国人民无不悲痛怀念,故称“怀王”。 不随湘水流:不,表示否定;随,跟从。指屈原不愿随波逐流而去湘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型要求,然后逐句翻译诗歌,最后进行赏析。 “夜寻僧不遇”:夜晚在寺庙中寻找没有找到僧人;“数歇度烟水”“渐非尘俗间”:数度渡过烟雾缭绕的水面,已经远离了世俗尘世;“泉声入秋寺”:“泉声”:泉水声;“入秋寺”:进入秋天的寺院里;“月色遍寒山”:月光洒满寒冷的山峰;“石路几回雪”,几回:多次;“竹房犹闭关”:竹林里的房屋还封闭着。
赠王隐者山居 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 飞来南浦树,半是华山云。 浮世几多事,先生应不闻。 寒山满西日,空照雁成群。 注释: 石室扫除尘垢后,与世俗隔离。 飞来南浦的树木,一半生长在华山之上。 浮生世事纷繁复杂,隐居之人应该对此毫不知情。 寒冷的山峰覆盖着整个西边的天空,只有孤雁成队地飞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