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基
【注释】芙蕖:荷花。红衣:指荷叶。寒未脱:荷花还未完全凋谢。绿盖:荷叶。卷:展开。楚女:泛指女子。棹歌回:划船唱歌的声音。遥:远。 【赏析】《芙蓉》是一首咏物诗,写荷花在秋日里开放的情景。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荷花画面,并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 “红衣寒未脱”,这一句中,用“红衣”来形容荷花,既写出了荷花的颜色,又突出了其娇艳的特点。“寒未脱”则写出了荷花虽然已经过了盛夏时节
注释:鲤鱼山阻挡了风,天气非常寒冷。雨都变成了霰。 江南的天气太没有凭依,草色和烟光暖洋洋地好像在蒸。 傍晚鲤鱼山刮起的风突然变急,把小雨全都吹成了冬天的冰。 赏析:诗人在旅途中遇到大风雪,于是写下了这首五言古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首句“鲤鱼山阻风天甚寒”,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地方是江南,天气非常寒冷,同时用鲤鱼山阻挡了风,突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 第二句“江南天气太无凭,草色烟光暖欲蒸”
柳塘春燕 花落燕飞交,春风在柳梢。 玉楼皆绣幕,高处莫安巢。 注释: 1. 花落燕飞交:花儿凋谢,燕子飞翔交会。 2. 玉楼皆绣幕:华丽的楼阁都像绣有精美的帷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春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句“花落燕飞交”,以花落和燕飞作为画面的起始,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的“花落”和“燕飞”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相互交织
蟾蜍石 神蟆月中来,化作千年石。 曾吞玉杵霜,清露时时滴。 注释:蟾蜍(chán qiū)是传说中居住在月宫的蛤蟆,这里指的是月亮。神蟆,指月宫中的蛤蟆。化作千年石,形容月宫中的蛤蟆变成了一块千年不化的石头。曾吞玉杵霜,形容这块石头曾经吞噬过天上的霜。清露时时滴,形容月光洒在这块石头上,使得它像被露水打湿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月宫中蛤蟆化为千年石头的景象
【注释】 竹为僧赋:以竹子为题材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猿啼石涧幽,月出秋林静:山间猿啼声音清幽,月光从树林中洒落,显得格外宁静。 孤僧耿未眠,坐对萧萧影:独自一人的和尚还未曾睡去,坐着欣赏着树叶的影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简洁明快、自然朴素的语言描写了深山中的景色和僧人的生活。全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曲折的句意,却能表现出一种清幽恬静的境界。 首联“猿啼石涧幽,月出秋林静”两句
春梦复春梦,梦好不知春 春梦二首 其二 杨基〔明代〕 春梦复春梦,梦好不知春。 只有双蝴蝶,怜他梦里人。 注释 1. 春梦二首 其二:指《春梦二首》中的第二首。 2. 春梦复春梦:形容春梦中的梦境不断循环,如同春天的花朵不断绽放。 3. 梦好不知春:表达了在梦中感受到的美好春意,却不知道这一切是梦境。 4. 只有双蝴蝶:只有两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5. 怜他梦里人:怜惜那些在梦中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 “木芙蓉”,即木槿花,又名朝开暮落、拒霜花;“江寒浦溆多,举目皆衰草”。意思是说:江边寒气逼人,沙滩上长满了枯草。“惟有”二句的意思是:只有那美丽的木槿花在远远的江面上开放着,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遥遥隔江好”,意思是说:远远地看到木槿花
【注释】 墨竹:即“竹石”,是竹子的一种,用墨画的。 烟树忽纵横:烟雾弥漫中,树木若隐若现。 风叶屡偃仰:风吹动树叶,时而倾斜,时而倒伏。 一榻卧山中:一张竹席,躺在山林之中。 静听秋雨响:静静地听着秋雨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景色的诗。首二句写烟树和风叶,以烟树、风叶之迷蒙,衬托出一片幽寂的境界来;三、四句则由静景转为动态,写人入林中,以静观动,以动衬静
太湖 天帝何年遣六丁,凿开混沌见双青。 湖通南北澄冰鉴,山断东西列画屏。 掩雨龙归霄汉暝,网鱼船过水云腥。 乘风欲往终吾老,角里先生在洞庭。 翻译: 太湖 天帝何时派遣六丁神斧? 凿开混沌,看见双青。 湖通南北,像镜子一样清澈; 山断东西,像画屏一样排列。 雨遮云雾,龙归霄汉,夜晚昏暗; 捕鱼的船只经过,水和云都带着腥味。 想要乘风飞翔,直到老年, 只有洞庭的先生还在那里。 注释: 天帝
注释:泉水争着从乱石中穿过,松树在回风中发出响声。山经还没有读完,猿猴的啼叫声却响起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清冷的山林景象,通过写泉声、松涛声、猿啼声等声音,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