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
云母窗棂片片明,往来人在镜中行。 七盘峻坂顽如铁,山骨何缘似水精? 注释:乌鲁木齐的云母窗棂一片片明亮,人们往来行走就像在镜子中一样。七盘峻岭像铁一样坚固,山的骨骼又怎么能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呢?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地区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奇。诗中的“云母窗棂”形象地比喻了乌鲁木齐的自然美景,云母材质的窗棂晶莹剔透,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注释】 ①黄云:即小麦苗。 ②“经冬宿麦”句:指冬天里宿麦未收割而变青,春天到来时,宿麦发芽出土成苗。 ③“农家”句:农家在春天都开始种田了。 ④垄:田间的垅沟。 ⑤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乌鲁木齐地区冬季的景象,以及农家春初耕田的情景。首句描绘了深冬时节的雪景和大地的寒气。第二句通过对比宿麦与新苗的生长过程,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第三句则描绘了农家在春初开始种田的场景
注释:乌鲁木齐的瓜果种类繁多,其中甘瓜是别的一种。碧团栾是一种绿色的瓜果,形状像小笠帽。午梦初回时,我有些口渴,这时吃上一口,感觉清凉如水晶一样。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品尝乌鲁木齐特产甘瓜时的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喜爱。首先,诗中描述了甘瓜的独特外形和口感,使得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其新鲜可口的特点。然后,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将甘瓜与花门小笠帽进行对比,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最后
露叶翻翻翠色铺,小园多种淡巴菰。 红潮晕颊浓于酒,别调氤氲亦自殊。 注释译文: 乌鲁木齐地区物产丰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露叶和淡巴菰这两种植物。在一个小园子里种植了很多淡巴菰,这些淡巴菰的叶子露在外面,颜色鲜绿,仿佛铺满了整个小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首句“露叶翻翻翠色铺”形象地描绘了露水的叶片在阳光下呈现出鲜艳的色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四十九首)·其四》的诗句为“旋绕黄芽叶叶齐,登盘春菜脆玻璃。北人自只夸安肃,不见三台绿满畦。”。此诗描绘了新疆地区的特产,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新疆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1. 诗句释义: - 旋绕黄芽叶叶齐,登盘春菜脆玻璃:形容新疆的春天,黄芽嫩叶环绕,春菜如同玻璃般清脆可口。 - 北人自只夸安肃:北方的人们只夸耀安肃县的特产。 - 不见三台绿满畦
注释:山珍(珍禽、珍兽)进入菜中只寻常,处处深林是猎场。 若与分明评次第,野骡风味胜黄羊。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乌鲁木齐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首句“山珍入馔只寻常”,意味着这里的山珍(珍禽、珍兽)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这里的“寻常”二字,既表达了山珍的普通,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亲近和依赖。 第二句“处处深林是猎场”,则展现了乌鲁木齐地区森林密布的特点
【注释】 依稀谏果两头纤:谏果两头尖细。谏果,即山楂。两头纤,指其形状两端尖细。 松子来从雪岭西:雪岭是昆仑山的别称。松籽来自雪岭西部。 苍官千千万万树:形容树木之多。 五鬣绿鬖鬖:形容树木的繁茂和茂盛。五鬣,指松树的五个分叉。 【赏析】 此诗为《乌鲁木齐杂诗》之七首之一,描写新疆地区独特的物产——雪岭地区的松、枣、葡萄等。 首句“依稀谏果两头纤”,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谏果两头尖细的特点
雪压空山老树枯,一番新雨长春菇。 天花绝品何须说,持较兴州尚作奴。 诗句释义与译文 雪压空山老树枯,一番新雨长春菇。 - 注释:雪花压在空旷的山上,使枯萎的老树更显凄凉。新的雨水滋润了大地,让春天的蘑菇更加鲜嫩。 - 译文:大雪覆盖着空荡无物的山脉,让那些已经衰老的树木显得更加孤独。当一场春雨降临时,大地重新焕发生机,春菇也在这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得更加茁壮。 天花绝品何须说
下面是诗句: 昌吉新鱼贯柳条,笭箵入市乱相招。 译文: 昌吉的新鲜鱼儿如同一条条柳条,纷纷涌入市场,乱糟糟地相互吸引。 注释: 1. 昌吉:地名,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 新鱼:指的是新鲜的鱼类。 3. 柳条:这里比喻鱼儿游动的样子,像柳条一样柔软且流畅。 4. 笭箵:一种古代的捕鱼工具,这里形容鱼儿被大量捕获的情景。 5. 人到松陵十四桥:指的是人们纷纷来到松陵镇的第十四座桥
依依红柳满滩沙,颜色何曾似绛霞。 若与绿杨为伴侣,蜡梅通谱到梅花。 注释: 依依:形容杨柳的枝条柔美曲折。 满滩沙:布满沙滩。 颜色何曾似绛霞: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红柳的颜色又怎么能和绛河一样美丽呢。 若与绿杨为伴侣:如果让红柳和绿杨相伴,那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啊。 蜡梅通谱到梅花:蜡梅花的香气可以传遍整个梅花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红柳和绿杨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