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
注释: - 新稻翻匙香雪流:新的稻米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流淌。 - 田家入市趁凉秋:农民们趁着凉爽的秋天进入市场。 - 北郊十里高台户:在北方郊区有一座高高的楼阁。 - 水满陂塘岁岁收:池塘里的水满了,每年都能收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乌鲁木齐地区的农业和生活的诗。首句“新稻翻匙香雪流”描绘了新稻谷的丰收景象,如同白色的雪一般
在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十七》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新疆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能体会到他对当地人民生活状态的一种观察与思考。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和注释,并给出赏析: - 罂粟花团六寸围:描述了罂粟花团簇的样子,犹如一个六寸的圈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朵的形态。 - 雪泥渍出胜浇肥:描绘了雪泥覆盖的景象,雪泥被雨水冲刷后,显露出肥沃的土壤,比喻土地被雨露滋养后的珍贵。 -
【注释】 榆、槐:两种树木。参天:指高耸入云。太娇稚:过于娇嫩。纤腰:形容细长柔美。小婵娟:形容年轻美好的样子。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乌鲁木齐市郊的景色,诗人通过对榆树和槐树的赞美来表现乌鲁木齐的自然风光,同时对垂杨花的娇艳美丽也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首句“榆槐处处绿参天”,写榆树与槐树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叶,高得连天空都看不见了。这里的“榆”是指榆树的叶子,而“槐”则是用来形容榆树树干上的刺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十四》是清代诗人纪昀的一首古诗。下面将逐句翻译这首诗: 谁能五月更披裘,尺布都从市上求。 译文:谁能在五月里再穿上皮衣,粗布都能在市场上购买到。 注释:五月指的是农历五月,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季,需要穿轻薄透气的衣服。 懊恼前官国司马,木棉试种不曾收。 译文:为前官的失职而感到懊恼,木棉树的种子尝试种植却没有收获。 注释:木棉是一种热带植物
下面是对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十九中每句的释义、注释和赏析: - 千瓣玲珑绿叶疏:这句诗描绘了花朵的外观特征。“千瓣玲珑”形容花瓣繁多且精致,“绿叶疏”则描绘了叶色淡雅且稀疏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示了花的美丽,还传达了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 - 花头无力倩人扶:这句诗表达了花朵缺乏生命力,仿佛需要人的扶持才能站立。这种描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无奈或是对自然美的感慨。 -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的《乌鲁木齐杂诗》之一。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漉白荒城不见日,采硝人在古阳关。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场景,城中的房屋因为长时间无人居住,已经变得破旧不堪。太阳也难以透过这些破败的城墙照射进来,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而采硝的人则在这座古城中忙碌着,他们为了生计而辛勤劳作。 2. 颓垣败堞浑堆遍,错认深冬雪满山。 -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片废墟的凄凉景象
【注释】 姹紫嫣红:指各种鲜艳的花朵。廿四畦:二十四畦花坛。香魂:花香。刘郎:即东晋才子刘禹锡,字梦得,自称“谪居”在外,故称刘郎。修花谱:《太平御览》引《汉官仪》曰:“上林苑中,有桃李梅杏各园,名果囿。” 【赏析】 此诗首联写乌鲁木齐市内到处是鲜花簇拥,遍地都是花。二、三句用《离骚》、《楚辞·九歌·少司命》的典故来写乌鲁木齐的花卉之多,艳丽无比,令人赏心悦目
【注释】 梭梭滩:指沙漠中的滩涂。 亭亭:直立的样子。 铁干铜柯:铁干,指坚硬的树根;铜柯,指树皮。 至竟难将松柏友:意思是说,即使像松柏一样坚贞不屈,也难以与它比美。 无根多半似浮萍:意思是说,没有根基,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乌鲁木齐看到的一种植物——梭梭。梭梭是一种生长在荒漠中的灌木类植物,它的叶子和茎干都非常坚硬,可以抵御风沙的侵蚀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二十四》是清代文学家纪昀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诗名释义:这首诗的题目为“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二十四”,表明这是一篇关于乌鲁木齐地区特产的描述性诗歌。 2. 前度刘郎手自栽:这句诗意味着前人已经亲自栽种了这些桃树,这里的“刘郎”指的是古代的风流才子,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与尊敬。 3. 夭桃移得过山来:夭桃即早开的桃花
解析:这首诗是清代纪昀创作的《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二十六》。全诗如下: 芦荻飕飕绿渺茫,氤氲芳草隐陂塘。 行营不解西番法,秋老谁寻玛努香。 注释:芦苇随风摇曳,水面上弥漫着淡淡的绿色,芳草覆盖了池塘。行军时不使用西方的战术方法,秋天时谁会寻找玛瑙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季的新疆风景图。诗人通过芦苇、芳草和池塘这些自然元素,展现了新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