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 译文: 不必等待月亮出来,依然可以看到美人。 寒香凝聚在篆香缕上,梅花破蕾贴于花茵。 得到好句想起前人咏梅之句,痴迷梅花是宿愿。 剪烛对坐时,清冷绝俗,两袖无尘。 赏析: 首二句说,“不必待明月”,就如见到美女一样,不必等待月明。“破蕾贴花茵”则形象地写出了梅花傲骨
注释: 1 赐尚书那苏图:这是一句命令或诏书,宣布授予尚书那苏图官职。 2. 分署列西曹:尚书那苏图被分配到西边的办公机构,负责管理相关的事务和人员。 3. 明刑重任操:指尚书那苏图要明确法律,承担起重大的责任。 4. 体予钦恤意:尚书那苏图应体现皇帝对他的关爱和关怀。 5. 嘉尔匪躬劳:赞扬那苏图虽公私兼顾但未放弃本职工作。 6. 剑佩环宸极:指尚书那苏图佩戴着象征权力的宝剑与玉佩
注释: 左都御史王安国出抚粤东,以父亲年龄已到七旬,奏请朝廷封赏。朝廷特准所请。于是皇上赐王安国诗一首。 宪府(官署名,指御史台)峨冠际,岩疆(山间边境)驻节初。 仁风(仁政之风)敷岭海,爱日(恩泽)永庭除(治理)。 紫凤欣衔诰(凤凰高兴地衔着皇帝的诏书),斑莱试舞裾(彩衣在舞动)。 更希臻上瑞(更希望出现吉祥的征兆),举世乐华胥(普天下的人都快乐如愿)。 赏析:
曹知白群峰雪霁图 千峰馀积素,万壑斗新晴。 窗色明螺罨,溪声杂玉鸣。 林疏噤鸟语,径冷绝人行。 消淂陶居士,茶铛着意烹。 注释: 1. 千峰馀积素:千峰之上,积雪未融,如同素色的山峦。 2. 万壑斗新晴:万条山谷中,春雨刚刚停歇,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 3. 窗色明螺罨:窗户上的红色被描绘成螺旋状,犹如一幅精美的剪纸。 4. 溪声杂玉鸣:山间的溪水潺潺流淌,仿佛玉石相撞的声音。 5.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时,要通晓全文大意,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分析用词的准确性;②体会词语的生动性;③揣摩词语的情感色彩;④体会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⑤评价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此诗首联写皇帝祭社稷坛,“秩宗”指太庙。“尊百祀”,即尊崇祭祀一百种神灵。“群黎”,泛指天下万民
注释 - 正月二十七日雨:这首诗的标题。 - 正月:农历的第一个月,这里可能是指春天。 - 二十七日:具体的日子。 - 雨:描述的是降雨。 - 春暖雪为雨:春天气候转暖,雪融化形成了雨水。 - 春暖:春天温暖,有利于雪融。 - 雪为雨:雪变成了水,成为雨水。 - 天恩兆有秋:上天的恩泽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 天恩:上天的恩泽,可能指自然的恩赐。 - 兆:预示,暗示。 - 有秋
辛酉元旦 律转三阳泰,天开大造春。 共球朝万国,垂拱御元辰。 木德方临甲,金穰岁在辛。 所期寰海内,熙皞戴鸿钧。 注释: 1. 辛酉:指农历年,即2021年。 2. 律转三阳泰:古代以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十二生肖,分别代表一年中的三个季节,春季对应的是“木”。当“律”转为“木”之时,表示春天到来。 3. 天开大造春:天地间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回暖,正是一年之始,故称“大造春”。 4.
赐尚书史贻直 中枢掌管九伐之事,峻望近三台之高。 经画资助心和背脊,吁谟佐助鼎和梅。 常存葵藿志向,不愧栋梁之材。 书思恒如绳纠,嘉猷待献以来
注释: 1. 赋本无何有,图应色即空。 释义:赋本来没有实际内容,画应该只是表现空灵的美。 2. 传神惟梦雨,拟状若惊鸿。 释义:只有梦中的细雨能表现出神韵,画中的姿态如同惊慌飞翔的鸿雁。 3. 子建文中俊,长康画里雄。 释义:曹植被誉为文坛俊杰,张旭则在绘画上表现出豪放的气质。 4. 二难今并美,把卷拂灵风。 释义:如今两种艺术形式都能展现美,展开书卷时仿佛能感受到那轻快的灵风。 赏析:
春夜闻雁 春天的夜晚,时间已经很晚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听到几声大雁的鸣叫,让我想起了家乡。 我为爱那天边明亮的月亮,不为传那塞北寒霜。 虽然衡阳隔千里,但每次回家都心急如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的一个夜晚,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大雁叫声,引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联写诗人因春夜漏长难眠,暗示了诗人的心情。颔联写诗人听到大雁的鸣叫,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颈联则通过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