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注释】: 1. 车马朝初下,看山忆独寻。2. 会知逢水尽,且爱入云深。3. 残雨开斜日,新蝉发迥林。4. 阮咸虽别巷,遥识此时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的友人处寄给舍人叔的。 首联“车马朝初下,看山忆独寻”,写诗人早晨起来看到长安城门外车马络绎不绝,于是想起自己独自登山观览的情趣。 颔联“会知逢水尽,且爱入云深”,写诗人登上高处,放眼望去,只见一条小溪从山脚流来,汇入大江而去
以下是对《早春会王逵主人得蓬字》的逐句释义: - “今年华鬓色,半在故人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怀念和感慨。“今年”指的是当前的年份,而“华鬓色”则是指因岁月流逝而显得有些苍老的发色。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展现了自己在与友人重逢时,发现对方已非当年模样的情景,充满了对时光飞逝、人事已非的哀伤之情。 - “欲写无穷恨,先期一醉同。”: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时刻的渴望
【注释】 旅舍:旅馆。对雪:面对飞雪。考功:官名,唐时指尚书省中负责考核官吏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或秘书长。王员外:王徽之,东晋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为桓温参军。棹(zhào):船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杨花来写自己的身世之感。 首句“杨花惊满路”,诗人看到满街飞舞的杨花,便想起去年春天与同乡朋友一起踏青、赏花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分。这一句点明题意,说明全诗所写的杨花
【注释】 因:因为。君:指朋友丁少府。灞陵:古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故国:故乡。回看:回头看。田文饭: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冯谖为孟尝君所食的饭。梅福官:汉初,朱家为梅福门客,后任长沙太傅。 转:变化。江风、山月、潮寒:都是自然景象的变化。淹留:拖延。阑:尽。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时所写的,写离别之情,写得含蓄委婉,曲折有致。 首句“因君灞陵别”,是说这次与友人离别
诗句释义与译文 僧房秋雨歇,愁卧夜更深。 - 注释: 僧房指的是和尚的居所,秋雨歇指秋天的雨水已经停止。 - 译文: 僧房里,秋雨终于停了,我躺在床上,深夜里感到更深沉的忧愁。 欹枕闻鸿雁,回灯见竹林。 - 注释: 欹枕(yī zhěn)是斜倚着枕头,形容人因思念或疲倦而睡姿不正。 - 译文: 斜着身子倚在枕头上,可以听到远方飞过的大雁声,回头望去,灯光映照下的竹林仿佛在对我诉说。
【注释】 逢:拜访。君:您。自乡至:从家乡来到京城。涕:眼泪。几处生乔木:多少地方长着高大的树木。谁家在旧村:哪家还在原籍。山峰横二室:山峦重叠,房屋错落有致。水色映千门:水波荡漾,映出千户人家。愁见游从处:看到往日游赏的地方。今:现在。 【赏析】 《逢王十二南中还》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送别友人王十二之作。全诗四句,语言朴实,意境清新,感情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开头两句
诗句: 东门春尚浅,杨柳未成阴。 译文: 春天的东门还很浅,杨柳还没有长出浓荫。 注释: 1. 东门:指诗人所在地的城门,即东门,这里借代诗人自己的住所或所在地。 2. 春尚浅:春天刚刚开始,还不算深。 3. 杨柳未成阴:杨柳还没有长出浓密的树荫,意指春天刚刚到来,还未到盛夏。 5. 雁影愁斜日:大雁的影子在斜阳下显得有些忧愁。 6. 莺声怨故林:黄莺的声音在故林中显得有些哀怨。 7.
《过宋州》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作品,全诗如下: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 世乱忠臣死,时清明主哀。 荒郊春草遍,故垒野花开。 欲为将军哭,东流水不回。 此诗开篇写睢阳之所以落入叛军之手,惨遭蹂躏,是因为没有救兵,且在城破之时,仍未见到一个救兵,诗人的愤懑之情,溢于言表。接着诗人转入对历史往事的回忆和感慨,描绘了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忠贞抗逆的旧事。同时表达了对那些在乱世中牺牲的忠臣的哀悼之情
【注】戴徵士:指戴叔伦,字次公。 这首诗是诗人送戴叔伦还山时的赠诗。诗人通过细腻地描绘山水田园风光、抒写隐居山林的情趣和归隐生活的安逸,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淡泊之情。 首联写诗人为戴叔伦送行。“柔桑”三句,点明送行的地点是烟霞缭绕的深山。 颔联写戴叔伦归隐山林。“独隐”两句,写他独居山中。“几树花”,是说有几棵梅花在山边开放,表明山中春天已到。 颈联写戴叔伦隐居的生活情景。“草生杨柳岸”
山中期吉中孚 行人路不同,花落到山中。 - 行人路不同:指旅途中的行人各自走向不同的道路,比喻人生的不同方向和选择。 - 花落到山中:花朵凋零落在深山之中,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或命运的变迁。 水暗蒹葭雾,月明杨柳风 - 水暗蒹葭雾:水面昏暗,蒹葭生长的地方弥漫着雾气,描绘出一幅朦胧而宁静的画面。 - 月明杨柳风:明亮的月光下,杨柳随风摇曳,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 年华惊已掷,志业飒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