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注释】 1、司空:指司空文明,官名。唐代称尚书左仆射为司空。 2、穷巷:偏僻小巷。 3、宗淡泊:指志向清高。 4、羁旅:指在外的游子。 5、转忆:一作“更忆”,意谓回想。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是旅舍;次联写离别的原因是双方志趣不同,因而诗人不愿做官,而司空文明则愿入仕做官;颔联写自己虽然有归隐之志但未能实现,因而心中仍然牵挂着朋友,希望他早日成就一番事业
``` 题从叔沆林园 阮宅闲园暮,窗中见树阴。 樵歌依远草,僧语过长林。 鸟哢花间曲,人弹竹里琴。 自嫌身未老,已有住山心。 注释 1. 阮宅:指的是诗人的家或住所,“阮”可能是一种姓氏。 2. 闲园暮:傍晚时分,园林显得格外宁静。 3. 窗中见:窗户透入的光线照在树木上。 4. 樵歌:樵夫唱的歌。 5. 依:顺从、依从的样子。 6. 远草:远处的草地或树林。 7. 僧语过
诗句解释及赏析 首句:“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 - 嘉陵: 指嘉陵江,位于四川省。 - 天气好: 形容天气晴朗,气候宜人。 - 百里见双流: 意思是从远处看,江面上有两条水流汇合的景象,展现了四川山水的壮丽。 次句:“帆影缘巴字,钟声出汉州。” - 帆影: 指船只在水面上航行时帆影摇曳的景象。 - 巴字: 可能是指“巴蜀”或“巴渝”,泛指长江三峡一带。 - 钟声: 指寺庙中的钟声
诗句:本自求彭泽,谁云道里赊。 译文:原本打算前往彭泽寻求官职,但朋友已经得到了官位。山从石壁断,江向弋阳斜。暮色随枫树,阴云暗荻花。诸侯旧调鼎,应重宰臣家。 注释:彭泽:指当时的彭泽县,位于今江西上饶一带;本自求彭泽,谁云道里赊:原本打算前往彭泽寻求官职,但朋友已经得到了官位(表示惊讶);山从石壁断,江向弋阳斜:描述山和江的景色;暮色随枫树,阴云暗荻花:夕阳下的枫树和阴云中的荻花;诸侯旧调鼎
【注释】 逢:遇到,相逢。髫年:指年轻时。两行泪:指眼泪。涔阳:古县名,在今湖南省。 译文 我与司空曙少年时相识,虽然已经相隔万里。新春佳节又见故人,不禁两行泪水涌出。家乡一封来信,寄托着思念之情。夏口帆初落,涔阳雁正飞,不知何日归。只能举杯痛饮,吃一口江鱼聊以自慰。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司空曙久别重逢的高兴和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首句开门见山,交代了二人相识的情景及分别的时间之长
【赏析】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想象大胆,感情奔放,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的豪放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艺术个性。此诗是写关山景色的边塞诗。首联先点出“关山”,次联写关山雪后初晴,雁塞日出的景象,三、四联写登高远眺所见,五、六联写剑拔弩张,意气风发,七、八联写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末联用贾谊自比,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全诗以壮阔的意境和瑰丽的语言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句“识君年已老”,点明了送别友人的缘由。次句“孤棹向潇湘”,写友人离去时乘船前往潇湘的情景。第三句“素发临高镜”点明友人即将辞家远游,第四句“清晨入远乡”写友人启程的时间、地点。第五六两句“三山分夏口,五两映涔阳”写江行景色,第七句“更逐巴东客,南行泪几行”写诗人送友远去,自己不禁泪流不止。最后两句以景结情,余意不尽。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江上花开尽 - 此句描绘了春天的结束,花朵已凋零。 2. 南行见杪春 - 表示友人即将离开南方回到北方("杪春"意味着春末)。 3. 鸟声悲古木 - 鸟儿因失去同伴而鸣叫,表现出一种悲伤的情感。 4. 云影入通津 - 云影在河流上移动,可能暗示着某种希望或未来的开始。 5. 返景斜连草 - 夕阳的余晖洒在草地上,形成美丽的景色。 6. 回潮暗动蘋 - 水边的蘋花被潮水影响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削发本求道,何方不是归?” - 这句诗表达的是僧人剃发出家,原本就是为了追求佛法的真谛,而不管去往何处都能被视为修行之地。这里的“何方不是归”强调了佛教中出家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有修行和传法的机会。 2. “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 - 描述的是一幅宁静的画面,僧人坐在松树旁,听着风吹过松林的声音,这声音如同开启讲经说法的座席(法席)。同时,他沐浴在江边的月光下
潘安:即左思,字太冲,晋代著名诗人。 同苗(míng):同住一房的好友。 潘安秋兴动,凉夜宿僧房。 秋天,潘安因感伤秋意而动诗兴,在凉爽的夜晚,他选择在寺庙里住宿。 倚杖云离月,垂帘竹有霜。 潘安依靠着长杖靠在窗外,远观月亮,而屋内垂帘,竹子上结满了白霜。 回风生远径,落叶飒长廊。 一阵秋风吹过长长的小径,飘落的黄叶飒飒地响在长长的走廊上。 一与交亲会,空贻别后伤。 一次偶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