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
秋雨 云满长空雨满山,凄凄风色变新寒。 夜来白帝将秋去,万树淋漓哭不乾。 注释: - 云满长空:形容天空中云层密布,覆盖了整个天空。 - 雨满山:描述雨点打湿了山上的景物。 - 凄凄风色:形容风雨交加时,风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变新寒:天气转凉,开始感受到秋天的寒意。 - 白帝:古代神话中的一位神祗,这里可能指代一个地名或象征。 - 万树淋漓:雨水打湿了树木
【注释】 1. 书兰亭帖: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写的一篇著名的文章,记录了东晋时期文人墨客在兰亭聚会时的情景。 2. 千载流芳:形容美好的事物流传千古,永远不会消失。 3. 禊事馀:指古代的祭祀活动,即祓禊。 4. 鼠须笔法:形容用细小的笔触书写,笔锋细腻。 5. 重璠玙:意为珍贵、美好。 6. 晋人多喜清虚话:指晋代的文人喜欢谈论清雅高远的话题。 7. 不及兰亭一纸书
【题解】此诗是作者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于当时政治的不满和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 拂袖归来未是迟,传家何用五男儿。 不堪生在义熙后,眼见朝廷被篡时。 注释:拂袖归来:形容归隐山林的潇洒。拂袖:衣袖;指辞官。归来:归来,即返回家乡。未是迟:不是晚,不迟延。传家:代代相传;承继家业。五男儿:指陶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本为江州刺史王宏幕僚,因不堪其俗,弃官归隐田园。后人以“五男儿”指陶渊明。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春日里庭院里的景色。 第一句“春气暄妍御夹纱”,写春天气候暖和,阳光明媚,皇帝身着御衣,在宫殿旁的夹纱窗前欣赏着美丽的春景,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特点。 第二句“玉钗双袅绿云斜”,写宫女们头上戴的玉钗随着头发的飘动而摇曳生姿。这里的“绿云”形容女子的头发浓密如云,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倚栏看遍庭前树”
【注释】 ①湖上:泛指湖边,此处指作者隐居之处的西湖。漫赋:随意作诗。 ②一望:放眼望去。镜面平:形容湖水平静得如同镜子一样。 ③暮鸦:黄昏时的乌鸦。过尽:飞走殆尽。断霞:残阳如血。 ④狂来:意谓突然而来,不知所从。高峰顶:山顶。趺坐:盘腿而坐,禅定的姿势。松柯:松树的枝干。叫月生:月光照亮松树,仿佛有声音在叫唤月亮。 【译文】 放眼望去,一片湖光静得像镜子一样,太阳落山了,乌鸦们也飞得一个不剩
注释: 鸿雁流离,梦也感到惊恐不安,满腔悲愤。 此身不死在胡人手里,留与君王取太平。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忧国之情的诗作。诗人以鸿雁为喻,写出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此身不死胡儿手,留与君王取太平"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愿意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以换取国家的太平。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无名氏巡檐数修竹图 四檐玉立碧重重,终日相看眼亦空。 何啻数来千万个,不知那个弄清风。 【注释】 四檐:指屋檐。 玉立:形容竹子直立挺拔的样子。 碧重重:形容绿色的竹叶层层叠叠,非常茂盛。 终日相看眼亦空:整日看着这些修竹,眼睛也会感到一种空虚。 何啻:何止,岂止,不止。 数来:指数不清的。 万:极言其多。 那个:哪一个。 清:清澈。 风:这里指吹拂的风,即春风。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词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诗为五言绝句,描写了隐居山中的景象,“石窦云封隐者家”意思是:在石洞中云气缭绕,是隐居山林之人的住处;“一溪流水绕门斜”“满山落叶无行路”
春日登城 城头啼鸟隔花鸣,城外游人傍水行。 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注释: - 春日登城:春天的时候登上城墙欣赏景色。 - 城头啼鸟隔花鸣:城楼上的鸟叫声在花丛中传播开来。 - 城外游人傍水行:城外的游客们沿着河岸悠闲地行走。 - 遥认孤帆何处去:远远地看到一只孤独的船帆驶向远方。 - 柳塘烟重不分明:柳树成荫的池塘烟雾弥漫,视线模糊不清。 赏析:
【赏析】 此诗首句“野梅香软雨新晴”以梅花喻人,借梅花的香气和雨后的晴朗,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后二句写来寺游赏的情景,“来此闲听笑语声,不管少年人老去”,诗人来到承天寺,听到游客们的谈笑声,看到人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他感到自己虽然老了,但依然像年轻人一样活泼开朗。最后两句:“春风岁岁阖闾城,不管少年人老去”,诗人感叹时光流逝,无论自己如何保持年轻,岁月都会在不经意间带走人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