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
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江南丝 - 关键词:江南 - 注释:指的是中国长江以南的地区,特别是指江苏、浙江一带。 第二句:江南丝尽入机房 - 关键词:机房 - 注释:这里可能指的是用于加工丝绸的专门机器房或工厂。 第三句:欲此虚空彼富强 - 关键词:虚空 - 注释:表示希望或期望。 第四句:鞭挞别工皆学织 - 关键词:鞭挞 - 注释:用严厉批评或惩罚的方式。 - 关键词:学织 -
日月虽云逝,山中秋自香。 平生抱正色,谁怕夜来霜。 注释翻译: 1. 虽然太阳和月亮都消失(逝)了,但山上的菊花依然散发着清香(秋自香)。 2. 我一生保持着正直的品格(抱正色),谁又担心夜晚的霜冻(谁怕夜来霜)会伤害到它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身坚守正义品质的自豪感。首句“日月虽云逝,山中秋自香”描绘出一幅秋日山中,即使太阳和月亮都已消逝
对菊四首·其四 三径今非昔,多愁老此身。 注释:曾经的三亩小园已经不复存在,岁月沧桑让人倍感孤独和忧愁。我已经到了老年,身体也不如从前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当下生活的感慨。首句“三径今非昔”描绘了曾经的三亩小园已经不复存在的情景,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和怀念。接着诗人感叹“多愁老此身”,表达了自己因年岁已高而感到的孤独和忧虑。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赞美
【注释】 (1)咸池:神话传说中尧舜时代的音乐之一,据说是天上的乐神所奏。天水相涵万象清:意指天地交合的景象,万物都显得格外清新。 (2)九霄外:九天之上,指高远之处。有意听时却不闻:有意向它去聆听却听不到。 赏析:《黄帝洞庭张乐图》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这首诗写在洞庭湖上观看《咸池》乐章表演的情景。诗中描写了湖光山色以及乐声,把大自然和人的感情融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趣。全诗意境开阔
【注释】 许由:传说中的古代高士。箕(ji机)山: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阿谁:何人,指何许人也。 【赏析】 此诗是说许由不仕而隐,其精神风范可与箕山的高风相匹敌。全诗用典恰当,对仗工稳,意境深远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哀刘将军 万重围里脱兵氛,匹马勤王志不分。 既抱忠贞仇敌国,莫于成败议将军。 身前名照江南月,地下心衔塞北云。 为痛英雄并消没,托诗为史笔传闻。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刘将军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刘将军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句“万重围里脱兵氛,匹马勤王志不分。”描绘了刘将军在万重包围中英勇奋战的场景,他不顾生死,一心为国勤王,他的忠诚和勇敢令人敬佩。 颔联“既抱忠贞仇敌国
【注释】 ①独立殿:独对菊花的殿阁。 ②风:吹动。 ③古秋:指秋天。 ④馥(fù):香气浓郁。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在长安时所作,表现了他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开头两句:“天风吹古秋,独立殿寒馥。”起笔就点出秋风、菊花这两个主题。“天风吹古秋”这一句中的“天风”二字,既写出了秋风的特点,也暗寓了诗人的心境。“独立殿寒馥”,写自己面对菊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久久不能自抑。 后两联:“我父昔爱之
【释义】: 受命自太极,立身在晚秋。一旦扬清香,名动天下口。 注释: 1. 受命:承受天命。太极:指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归宿,这里指自然界。2. 立身:立足于世。晚秋:比喻晚年。3. 扬:发扬、传播。清香:这里代指菊花的香气。4. 名动天下口:名声传遍天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对菊四首》中的第二首,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孟浩然以“受命太极前
法驾遥巡六载馀,农桑烟火顿萧疏。 深山大泽精灵哭,赤县神州鸟兽居。 天下黄金归朔漠,南中白骨蔽郊墟。 漳泉数郡屡反正,剩有忠臣野史书。 接下来将逐句进行释义: 1. 法驾遥巡六载馀:指的是皇帝的銮驾(象征国家权威的车辆)已经行驶了六年多的时间,这里可能隐含着国事未定的意味。 2. 农桑烟火顿萧疏:原本热闹的农业和商业场景变得冷清,烟火稀少,可能暗示了战乱导致的经济萧条。 3. 深山大泽精灵哭
【注释】 沧溟:大海。玉京:指天上宫殿。业龙:指龙,神话中能兴云降雨的神物。混沌:指天地未分的原始状态。 【赏析】 《六月大雨后作》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咏史兼寓言诗。此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夏初,当大水退时作者在成都草堂时所作,以寓含深意的诗篇,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趋势。 首联“推上沧溟犯玉京,业龙鼓怒恣纵横。”这两句写雨势之大。“业龙”比喻为雨神,这里把雨神比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