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
【注释】 世道忽翻覆:世道,这里指朝廷。忽:忽然;翻覆:比喻变化,此指社会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愁来痛彻心:愁,忧虑;痛彻心,形容痛苦到了极点。腥风行杀气:腥,腥味,比喻凶恶的气息。 淫雨哭秋阴:淫雨,连绵不断的雨。哭秋阴,像哭丧一样。 虏睨朝廷玺:虏,指异族侵略者。睨,斜视,这里指觊觎、图谋。朝廷玺,皇帝的印章。 官空帑藏金:帑藏,国库。金,金属货币。官空帑藏金,形容国库空虚。 妃嫔今草地
【注解】 传家:指世代相传。曾受:曾经受过,指祖辈的教诲。易:指《周易》。 所得亦良深:指从祖辈处学到的东西很深厚。 二道:指两种相反的道德或道路。 死生:生与死,生死。 惟一心:只有一颗心,指一心向善。 颠风:狂风。 掀:吹动。 痴雪:被大雪覆盖。 厄:困,受难。 寒林:冷清的树林。 扃门自鼓琴:关上门来弹琴。 【赏析】 遣兴二首其二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借“易”和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的思想行为。
诗句释义与赏析: 一、冥迷江树外,一鸟破云还。 - 注释: “冥迷”意味着迷茫或恍惚,“江树外”指远离尘嚣的江边树木之外。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孤独和迷茫之感。 - 译文: 在迷茫的江边的树木之外,有一鸟儿冲破云层飞回。 - 赏析: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稍带忧伤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孤寂感。 二、雨雪干坤变,干戈笔砚闲。 - 注释:
【注释】 即事八首 其七:此诗为诗人自述战乱中的感受。 其一,“大地尽戎马”,是说大地已成了战场。 其二,“皇皇奚所之”,指战乱中不知往哪里去好。 其三,“此身犹梦里”,比喻自己仍处在梦中似的,没有清醒。 其四,“无处问天涯”,意即没有地方可以问路。 其五,“鸟影惊飞弹,蝉声避过旗”,写战争造成的影响。 其六,“愿言仍旧贯,生死太平时”,表达作者渴望和平的心愿。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时伤乱的诗歌
【注释】 独闭衡门:独自闭门。衡门,横木为门。即事八首其八是诗人隐居在山中写的诗篇,共八首。 意极长:思绪很长。 赵日:赵国的日,指太阳。赤心,忠心,比喻为国尽忠。 吴霜:指鬓发因年岁增长而斑白。吴,指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古称“吴”,今浙江一带。 火正当阳地:太阳照在正中的地上。 午方:中午。方,方位,这里指正午。 连宵:连夜,通宵。验天象:观察天上的星象变化。验,观察,观测。 心宿炳明堂
黄河清 丁丑戊寅岁,黄河两度清。 但教大宋在,即是圣人生。 亘古理不泯,中天日转明。 这番戡定后,世世永休兵。 注释: 1. 黄河清:黄河出现清澈的水,象征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2. 丁丑、戊寅:古代纪年方法,指公元1057年。 3. 大宋:指北宋王朝,即赵匡胤建立的宋朝。 4. 圣人生:指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他以仁政治国,为世人所景仰。 5. 亘古理不泯:自古以来的道理永远不会消失。 6
第一句:改变太平的农业,使人民像失去巢穴的鸟儿。 注释:这里描绘了战争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使他们失去了生计和安全感。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第二句:缺乏牛来耕种贫瘠的土地,多马破坏了荒郊野外。 注释:这里的“牛”指的是战乱中失去的耕牛,而“马”则是破坏性的象征。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以及战乱中的人们所承受的苦难。 第三句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山川不可望:表示无法看到远方的山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2. 荒草苦何深:形容荒芜之地的草木长得又高又密,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3. 故国英雄泪:这里的“英雄”可能指那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或诗人,他们的事迹让后人的心中充满了泪水。 4. 终身父母心: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深深怀念,即使自己身处异乡
此心 此心期不变,曾洒血为盟。 注释:“此心”是全诗的主题,诗人表达了他对这份情感的坚定与忠诚。“此心期不变”意味着他的心愿永远不变;“曾洒血为盟”则表明他曾为这份情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甚至不惜流血。 译文:我的心始终如一,从未改变。我曾为这份情感付出过血的代价。 赏析:此句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执着与坚定,他愿意为了所爱之人去付出一切,包括生命。这种情感的力量和深度,令人动容。 2.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首先理解全诗内容,明确其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艺术手法,注意语言风格和思想内容。“宿半塘寺”是首句,点出题目和时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一襟清气足”,写诗人夜宿半堂寺,心境舒畅;“此夜岂人寰”,以反问形式,写出了诗人夜宿半堂寺时的心情。“醉影松杉下,吟身风露间”“松杉”指松柏之类常青植物,这里借指隐居山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