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明
【注释】 家园:指作者的居所。假山:供观赏用的山石、树木、水景等构成的园林景观。八尺飞来峰:即八公山上的飞来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苍然立:形容山的雄浑、高大和挺拔。细看甲乙字:甲、乙是汉字部首,此处指山峰。平泉族:指古代隐者。疑是平泉族:意为疑为古人隐居之所。山非一草石:意即山不是由一草一石组成的。见石山亦足:意即即使只有石头也足够欣赏了。东岫云:指云雾缭绕的山峦,岫是峰的意思。便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观西岩张永淳画雁: - 观:观看、观赏。 - 西岩:指代一个特定的地点或环境,可能是画家张永淳的画作所在的自然景观。 - 画雁:指的是张永淳创作的画作内容是关于雁的。 2. 惨淡经营下笔难: - 惨淡(cǎn dàn):形容艰苦努力,精心经营。 - 下笔难:意味着创作一幅画需要耗费极大的心血和努力。 3. 画成不似卷中看: - 画成:指完成画作。 - 不似:不同于
【注释】 雁:水鸟。 沈沈:浓密的样子。 朔漠:北方大沙漠。 微生几寒暑:指生命短暂,像寒暑一样短促。几,通“机”,极短的意思。 翅老飞欲折:翅膀衰老,快要折断。 楼中见新过:在楼上看见一群雁儿刚刚飞过。 夕照送明灭:夕阳的余光映照着它们,使它们时而明亮,时而暗淡。 欹枕数声来:靠着枕头听着雁儿叫的声音。欹(yī),倚靠在一边。 疏窗耿残月:透过窗户看到残月挂在天空。 悲鸣或天性:哀鸣是它们本性
楸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树干粗壮,叶子大而呈椭圆形,夏季开花,结出红色的果实。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楸树来制作棺材和器具。这首诗中的楸树,显然是用来比喻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道边楸树老龙形,社酒浇来渐有灵。 “道边楸树老龙形”,这里的楸树被赋予了龙的形象,意味着这棵楸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棵楸树的喜爱之情。 “社酒浇来渐有灵”,社酒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一种酒
《雪行》 五更驴背满靴霜,残雪离离草树荒。 身在景中无句写,错教人比孟襄阳。 【注释】: 1.【五更驴背】:指深夜的时分,天刚亮的时候。 2.【残雪】:残余的白雪。 3.【离离】:形容草、树林被积雪压弯的样子。 4.【襄阳】:古地名,今湖北襄樊市,因汉昭君出嫁于此,故称“襄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描写了深冬雪后初晴时所见到的景象。 首句“五更驴背满靴霜”
七夕 天河唯有鹊桥通,万劫欢缘一瞬中。 惆怅五更仙驭远,寂寥云幄掩秋风。 注释: 1. 七夕: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七月初七。 2. 天河:指银河,古人认为天河是天上的一条河流。 3. 鹊桥:古代神话传说中,喜鹊搭成的桥,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之地。 4. 万劫欢缘:指牛郎和织女之间永恒的爱情。 5. 五更:古代时间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6. 仙驭:神仙的车驾
注释: 骊黄求马,指骊山脚下的黄鼠狼。 世皆然,意思是人们都知道。 灭没存亡自一天,意思是生与死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就像天地一昼夜的更替一样。 当日盐车人不识,只今空向画中传,意思是当年的盐车上的人现在都不认识这种动物了,只有画中的马才能表达出它的特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以黄鼠狼为题,描绘了黄鼠狼的习性和特征,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这种动物的陌生和遗忘
【注释】 - 几日韶华雪更侵:几日,多久。韶华,美好的时光。雪更侵,雪更加侵袭、侵入。 - 龙公试手本无心:龙公,这里指诗人自己。试手,尝试。本无心,本来无意,但尝试之后却有感触。 - 寒留整整斜斜态:寒,寒冷。留,留下。整整斜斜态,形容雪的形态。 - 暖入融融泄泄阴:暖,温暖。融融,柔和的样子。泄泄,泄露的样子。阴,指山岩。 - 着柳直疑香絮重:着,附着。柳,柳树。直疑香絮重
忆山中二绝句其一 东寺留连饮,张园烂漫游。儿童望归路,一日几登楼 金朝元德明创作的《忆山中二绝句 其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吸引了众多读者。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东寺和张园的游历经历,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人生之趣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的每一句,并提供相应的注释和赏析。 首先来看第一句:“东寺留连饮,张园烂漫游。”这里“东寺”指的是位于东边的寺庙,是诗人停留、饮酒的地方
注释: 1. 瑞相分明一叶中,华严性海共圆通。 - “瑞相”指的是莲叶上的莲花形状和颜色。 - “分明”表示清晰可见,这里指莲叶上清晰的莲花瓣。 - “华严性海”指的是佛教中的“华严宗”,是一种以“空”为根本的佛教宗派。 - “共圆通”表示共同达到圆满的境界。 - 整句诗的意思是:在莲叶上,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莲花瓣,这是佛教中的“华严宗”所追求的共同圆满境界。 2. 补陀自有丹青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