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明
落叶落复落,清霜今几番 金朝诗人元德明的《灯下读林和靖诗》,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佳作。 首句“落叶落复落,清霜今几番。”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深秋时节,树叶随风飘落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直接描写,也隐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之感。落叶的重复落下,如同时间的不断轮回,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句“疏灯照茅屋,山月入颓垣。”则引入了更为具体的场景
寒食再游福田寺 春山寂寂掩禅扉,复岭盘盘入翠微。 布袜青鞋供胜践,粥鱼斋鼓荐玄机。 日烘幽径绿烟暖,风定晓枝红雨稀。 曾是西堂读书客,不应啼鸟也催归。 注释: 寒食:清明前的一个工作日。 再游:第二次游览。 禅扉:禅宗寺院的大门,这里指寺庙的入口。 复岭:双重的山岭。 供胜践:准备着胜事。 粥鱼:以鱼为原料的粥品。 斋鼓:斋戒时的钟声。 玄机:佛家的深奥之意,这里指佛教的玄妙道理。 日烘
注释: 尊酒:指美酒。 土灰论远计,木石笑浮生:比喻世事如浮云,人生短暂,不如及时行乐。 但有一尊酒,何须千载名:即使没有名声,只要有好酒,就足以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首句“尊酒”,点明了主题,即饮酒。次句“土灰论远计,木石笑浮生”,以土灰和木石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如浮云、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三句“但有一尊酒
逐句释义 1. 张翰一杯酒: - 张翰是三国时期的名士,他曾经因为厌倦仕途而归隐于田园之中,以酒为伴。这句诗通过提到“张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拘小节生活状态的向往。 2. 林逋千首诗: - 林逋是北宋时期的著名隐士,以诗文著称。这句诗通过提及林逋,赞美了他的文学才华和高洁的人格。 3. 性惟便自适: - “性惟”指的是本性或者天性,“便自适”则意味着能够顺应自己的本性
太原古城惠明寺塔秋望 注释:太原,即今天的山西太原;太原古城,指的是古时候的太原城;惠明寺,位于现在的太原市。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站在太原古城的惠明寺塔上眺望远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译文:太原这座古老城市,曾经有辉煌的陪都,如今却成为了废城。早晨,城市的喧嚣声和市场的人声争夺着时间,原野上的农民只有辛勤地耕作。晋公老去之后,他的诗篇依然流传,而越石的亡失让后人感到遗憾。傍晚时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积累的广泛,同时结合诗句内容来理解诗意。作答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诗首句中的“十日山中雨”,是说经过连日降雨,山间一片清朗。“乾坤觉清旷”是说天地显得格外空旷高远。“草棘有辉光”意思是野草棘树也有了光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久旱逢甘霖之后的喜悦之情。中间四句写景。“竹影摇残滴,松声送晚凉”意思是竹子的影子摇曳着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室人生朝 - “室人”通常指妻子,而“生朝”则特指新来的客人或朋友。整句可能是描述迎接新来的人或新的朋友的场景。 2. 新酒清浑共 - “清浑”指的是酒的清澈和混浊,可能指不同种类或不同年份的酒混合在一起。这反映了主人对招待客人的热情,愿意用各种美酒款待来宾。 - 注释:形容酒的品质。 3. 糟床洗盏尝 - “糟床”指的是装满酒糟的容器
【注释】: 秋暮:秋天的傍晚。王氏园亭:王氏的园林亭子,泛指王氏的家。细径云林底:小道曲回于树林深处。危亭:高高的亭子。涧水湄:山涧的水边。黄叶:黄色的树叶。咀嚼:品味,体味。嚼句:体味诗句。幽禽:幽静的禽鸟。答:作答。寻花:赏玩花朵。晚蝶:傍晚时在花间飞舞的蝴蝶。期:约定。野僧:山林中的和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夕王氏园亭中幽静的景象,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和超尘脱俗的思想境界
【注释】 发冀州:离开冀州。留别恩禅师:送别恩师。 池、窗:指寺院的池塘与窗户,莲花、桧叶:都是寺院中的常绿植物。 赞公:即赞公和尚(唐代僧人),是这首诗的作者的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开头就写出了离别时的情景:“诗拙非同社。”意思是说,我的诗作水平不高,不能与你们大家相比。“情亲本故乡”,诗人在冀州的时候,与恩师有深厚的交情,所以恩师也像故乡一样地依恋他,舍不得他离开。
诗句解析: 1. 山中秋夕 - "秋夕"指的是秋天的夜晚,通常与思念、愁绪有关。 2. 黄卷存馀习 - "黄卷"是指黄色的书卷,"余习"指旧有的知识或习惯。 3. 青灯共晚凉 - "青灯"指的是油灯,泛指夜晚。"共"表示一起。 4. 只知书味永 - "书味"指书籍带来的知识味道,"永"表示长久。 5. 不觉鬓丝长 - "鬓丝长"意指时间流逝,人的白发逐渐增多,这里用来表达时间的无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