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
【解析】 本诗题下原注:时余自江陵移荆南,有感而作。杂感:即组诗的意思。斜阳:指夕阳西沉。朱门:红漆大门。“未到”两句:意谓诗人尚未抵达江陵的黄昏时分,心中便已愁肠百结、魂飞魄散了。重来:再次来到。“杜鹃”两句:意谓杜鹃鸟啼叫得声声凄厉、哀切,仿佛在向世人述说诗人内心的悲怆与痛苦。斑斑血:杜鹃鸟啼叫时,其口边渗出的血珠如同点点血迹一般。洒:滴落。桃花:此处指春天的桃花。“不见痕”句
出居庸关登万里长城二首 摩天拔地青巉巉,是何年月来人间。 浑疑娲后双蛾黛,染作长空两壁山。 飙车一箭穿岩腹,四大皆黝幽难烛。 石破天惊信有之,惟凭爆弹迁陵谷。 万翠朝宗拱一关,山巅雉堞长蜿蜒
蔻山赏雪歌 吁嗟乎!东瞻华夏西欧美,劫馀未见天心悔。龙蛇起陆遍中原,舻轴横空穷四海。 瑞雪由来祓不祥,排云我欲呼真宰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文宝的《杂感十首》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八月初三可怜夜,花犹无影只闻香。 一弯眉月幽光寂,照见侬家山字墙。 译文: 八月初三的夜晚,月光如水,花的影子已经消失,只留下香气。一弯新月在天空中静静照耀,映照出我家门前的山字墙。 注释: 1. 八月初三:农历七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古人认为这一天为上弦月,所以称为“七夕”。 2. 可怜夜:形容这个夜晚特别美好
【注释】 又见春城散柳棉:春城,即洛阳,这里指春天的洛阳。散柳棉,指柳絮满天飞扬的景象。 无聊人住奈何天:无聊之人,没有志向的人,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十分烦恼。 琼台高处愁如海:琼台,指月宫,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未必楼居便是仙:未必,不是。楼居,指住在楼上的人,不一定就是神仙,因为人间也有贫富差别,地位高低之分。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洛阳时所作,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社会现实的感慨
解析与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杂感诗。以下是对各句的逐词解释和整体赏析: 1. 小楼如故绿窗残,寻遍芳踪无迹看。 - “小楼如故” 表示小楼依旧(尽管可能有些年头了),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变迁。 - “绿窗残” 指的是曾经绿意盎然、装饰精美的窗户现在显得破败不堪。 - “寻遍芳踪无迹看” 表明作者已经尽力寻找过去的痕迹,但徒劳无功,找不到任何踪迹。 2. 回首纤腰人不见
杂感十首 春烟寒翠碧迢迢,行尽疏林见小桥。 啼鸟一声山寺悄,满崖花语下如潮。 注释:春天的烟雾笼罩着青山,远处的景色显得格外清幽。行走在稀疏的树林中,终于看到了一座小桥。小鸟的啼叫声在山间回荡,使得周围的环境更加安静。满山的花在低声交谈,仿佛下起了花雨,给人一种如潮水般涌动的感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景色。诗人首先用“春烟”和“寒翠”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
【解析】 此诗为“无题”三首之一。第一、二句,诗人以回文织锦比喻自己的愁思,想见书信往来之难。第三、四句,说自己虽然写了数封书信,但都未收到回信,所以信中没有表达出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末句用宋玉典故,点明自己虽写书信,但都没有收到回信的遗憾。 【答案】 (1)回文织锦苦萦思,想见修书下笔迟 —— 把织锦比作思念之情,想见书信往来之难。 (2)累幅何曾畅衷曲,从来宋玉只微词 ——
【注释】 小犬杏儿:指画上的小品,杏儿为画家张大千之女,小犬为其爱犬。燕产也,金发被体,状颇可爱:燕是画家的夫人赵孟坚所生,小犬是其爱犬,金发被体即指小犬的毛色。余去沪时赠诸尺五楼主:我到上海的时候送给你一张画,尺五即尺幅,指画。尺五楼主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兼书画鉴赏家王个簃的别号。昨得来书,谓因病物化,已瘗之荒郊:昨天接到你的来信,说你因病去世了,已经埋葬在荒郊。为怅惘累日:为此怅然若失好几天
【注释】 重到:又来到。几经春:经过几个春天。 斜陌:倾斜的小路,也指小径。 旧诗:指作者过去的诗词作品。 那堪:怎能忍受。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感慨。全篇以“杂感”为主题,通过写景抒发感慨,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意味。其中,“壁上旧诗痕已落”一句既写出了时间的无情,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珍视,表现出他对于自己创作成果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