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斜阳已断魂,重来愁绝旧朱门。
杜鹃啼尽斑斑血,洒入桃花不见痕。

【解析】

本诗题下原注:时余自江陵移荆南,有感而作。杂感:即组诗的意思。斜阳:指夕阳西沉。朱门:红漆大门。“未到”两句:意谓诗人尚未抵达江陵的黄昏时分,心中便已愁肠百结、魂飞魄散了。重来:再次来到。“杜鹃”两句:意谓杜鹃鸟啼叫得声声凄厉、哀切,仿佛在向世人述说诗人内心的悲怆与痛苦。斑斑血:杜鹃鸟啼叫时,其口边渗出的血珠如同点点血迹一般。洒:滴落。桃花:此处指春天的桃花。“不见痕”句:意谓杜鹃鸟的啼哭之声如泣如诉,却像被春日里的桃花无情地掩埋了,无法留下一点痕迹。赏析:

此诗是作者由江陵迁往荆南途中所作。诗中抒写旅途中的羁旅之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

开头两句点明诗人的行程,说明诗人还未到达夕阳西下的地方,内心就已经开始愁绪万千了。这两句用笔轻捷,一气呵成;“未到”二字,不仅写出时间之短促,更见出诗人行色匆匆,心情焦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三、四两句承上启下,由“未到”过渡到“重来”,进一步渲染诗人愁情的深广。“旧朱门”,是指诗人以前住过的地方。由于“重来”,自然又到了那曾经熟悉的门前。然而,如今门前已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了,于是诗人的惆怅之情也就更深了。

五、六两句写景入情,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感慨。杜鹃鸟的啼叫声十分悲切,它那一声声的哀鸣,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斑斑血”“桃花不见痕”二句,以比兴手法,借物抒情,把诗人的忧愁与杜鹃鸟、桃花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的构思颇具特色。首联叙事,二、三两联写景,四、五两联转接叙事与写景,最后两联则由景入情,直抒胸臆。这种结构,虽不如起、承、转、合那样整齐划一,但却能灵活多变,变化无穷,给人以新鲜感。

此诗语言清新流畅,感情深沉真挚,意境苍凉凄婉。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独特的感受进行艺术创造,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答案】

未到斜阳已断魂,重来愁绝旧朱门。

杜鹃啼尽斑斑血,洒入桃花不见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