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
过三泉龙门二阕 欣过龙门柅使车,顿惊凡目识仙都。 海中知有三山在,未信能加此景无。 注释: 1. 过三泉龙门二阕:指的是宋代诗人韩琦写的《过三泉龙门》中的两首诗。 2. 欣过龙门柅使车:表达了对龙门的欣赏和喜悦之情。 3. 顿惊凡目识仙都:突然之间,人们惊奇地发现这里居然是仙境,与凡人世界截然不同。 4. 海中知有三山在:在大海中知道有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神山的存在。 5. 未信能加此景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重要的信息点来分析作答。 “嘉陵源出本朝宗”中的嘉陵江是长江的支流,发源于陕西宝鸡市,流经四川、重庆等省市。“地险无因直赴东”中的“直赴东”指顺流而下。“自此逆流归顺去”中的逆流是指从四川到湖北宜昌这一段。“恬波遥与峡江通”中的恬波是指平静的水面。 赏析: 诗写在利州昭化驿的所见。嘉陵江发源于陕西宝鸡
过三泉龙门二阕(其一) 洞户呀然透碧溪,竹轩茅榭映高低。行人不待桃花发,一到仙扃已自迷。 注释:洞户明亮地穿透碧绿的溪水,竹屋和茅舍掩映在高高低低的地方。行人不等桃花盛开就已经迷失方向了。 译文:明亮的洞户穿透了碧绿的溪流,高高低低的竹屋和茅舍掩映其中。行人并不需要等到桃花盛开就已经迷失了方向。 赏析:此诗以“三泉龙门”为题,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简洁的文字,生动的语言
【注释】 槛外:窗外。触处奇,处处都是新奇的景色。岭头:岭上。南犍乐:南诏国的音乐。示肯归,表示愿意回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城风光的诗。全诗四句,每句都以地名或物象为题,分别写景。首联“槛外风光触处奇”,写的是窗外的景色;第二句“岭头金像对巍巍”,写的是岭上的佛像;第三句“主人偏恋南犍乐”,写的是主人钟爱南曲;末了一句“只恐瓜时示肯归”,写的是主人担心西瓜成熟的时候,要回故乡去
【注释】 仙掌:指山。三峰,指华山。碧相挨:指山峰的颜色。莫向巍峨炫高手:不要炫耀自己的高大。曾(zēng)先得桂枝来:曾经先得过桂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华山的七律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山,赋予其人的情感与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华山高峻陡峭、险峻奇特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三峰晴晓碧相挨”,是说华山在晴天的时候,那三座山峰的翠绿色彩相互靠近,好像连在一起一样
【注释】弄黄:柳枝随风摇曳,黄色的柳条好像在舞动。次第:次序。生计:生存之道。 【赏析】这首诗写柳树,赞美它的坚韧不拔。首联以“含绿”对“开眉”,写柳枝的生机勃勃,写出了柳树春天来临时的生机;“最有春来次第知”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柳树的了解。颔联写人们对待柳树的态度,“生计任随栽者意”,即人们可以随意栽种柳树,而柳树也任凭人们的摆布。尾联写松柏之木的不易移植,与上句相照应
【注释】 画桥:曲曲折折的桥梁。 莺声:黄莺啼鸣的声音。 离魂:形容别离时愁苦的心情。易(yì):容易,轻易。 自:自然,依旧。 【赏析】 《和春卿学士柳枝词五阕》是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作品之一。此诗为五首七绝,描绘了春日里的景物以及人们的情绪,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画桥南北水连天”,描述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1. 东西层巘:东西两面的山峰。层巘指重重叠叠的山,嵯峨指山峰高峻。 2. 关口:山口,关口。 3. 才容数骑过:才允许有几匹马可以经过。 4. 天意:上天的意思或旨意。 5. 南北限:指山脉把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区域。 6. 即今天意又如何:既然现在天意是这样,那么未来天意又会是怎样呢? 赏析 《过虎北口》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诗人在诗中描述了一座山口的景象,通过观察这座山口
【赏析】 此诗是登临览胜,抒发诗人豪迈的情怀。首联写登高远望,山势蜿蜒起伏。颔联写凭栏远眺,江水横流,汉水奔涌。颈联写回环曲折,盘旋而上。尾联写极目四望,天高云淡,无边无涯。全诗气势宏大,意境开阔,语言精炼
【注释】 黛蛾:形容女子眉毛弯曲如蛾眉。 丝:细长柔软的柳枝。 莺:黄莺,春天里最活跃的鸟。 学歌喉啭:学着唱歌叫唤。 舞意多:指柳树随风起舞,婀娜多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柳树的外形特征,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柳树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它自己也能唱歌、跳舞一样。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充满了生机活力,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小品文。 首句“叶叶新长约黛蛾。”写柳枝的枝叶新鲜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