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
注释:极边关的将士们,将把牡丹当做礼物来奉上以娱宾乐。但遗憾的是,在那个牡丹池馆里,一株珍贵的牡丹也没有。谁人会欣赏我栽培牡丹的心意?我想展示的是吴宫小阵图。 赏析:此诗是诗人游览阅古堂时所写,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首句描绘了塞外将士奉上牡丹作为贡品的画面,第二句却指出在牡丹池馆中一株珍品也没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希望能见到吴宫的小阵图,以此寄寓自己的忧国之情
【注释】新植:刚种上。栽花:指牡丹花。只忧:只是担心。芳艳不禁寒:怕牡丹花经不住冬天的严寒。边人:泛指边疆之人。见:见到。 【赏析】此诗为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牡丹花不畏严寒而盛开的景象来表现了对边疆人民不畏艰苦、勤劳勇敢的赞美之情。全诗构思新颖,立意高远,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注释】: 妖艳:艳丽。凭谁:任凭谁。 春光去不停:指春光易逝,时光不停留。 离魂乱飞絮:离别的人魂随风飘散,如乱飞的柳絮。 生意逐浮萍:新生命的希望随着漂浮的萍草而四处流浪。 钱荚偷余态:比喻事物有残余的痕迹。 茵芜袭旧馨:草木丛生,覆盖了原野上的香气。 年年芳信在:每年春天都有花信来报春的消息。 【赏析】: 《落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所作的组诗作品。此诗描写了落花的景象
席上闻蝉 柳际一蝉鸣,停樽忽自惊。 所伤非节物,未立是功名。 默默悲时事,区区徇世情。 不须争噪急,衰鬓旧霜茎。 注释: 1. 席上闻蝉:在宴席上听到了蝉的鸣叫。 2. 柳际一蝉鸣:柳树旁边,一只蝉在鸣叫。 3. 停樽忽自惊:停下酒杯,忽然感到一阵惊慌。 4. 所伤非节物:心中所感伤的并非那些应节的东西。 5. 未立是功名:还没有建立功名。 6. 默默悲时事:默默地感叹时事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注释: 合欢萱草两含芳,一见令人乐兴长。 唯是忧边与忧国,对花终日不能忘。 翻译: 合欢和萱草两种植物都散发出芬芳,一旦见到它们,就会让人的心情变得愉快并长久保持。 只因为担心边疆或国家的安全,所以即使面对美丽的花朵,我也无法长时间地欣赏它们。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合欢草和萱草的情感。合欢草和萱草都是具有美好寓意的植物,它们象征着爱情、幸福和和平
【注释】 发白:头发变白。感:感叹,慨叹。 区区:谦词,表示谦虚。边朔:指边境的荒寒地区。 自惊:自我感到惊讶、惭愧。三失流年:三次失去时光,即三度虚度年华。 白人头处:指白发的人。岂堪行:怎么能行走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感慨。诗中用“发白”来喻指人生,通过白发人与未白发人的对比,表现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宝贵。全诗抒发了诗人面对白发时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珍惜的情感
``` 二月风光尽属春,六霙何苦妒芳辰。 东君等是回生意,须与莺花作主人。 注释:二月的景色完全属于春天,雪花为何要嫉妒美好的时光?春神(东君)是大自然的生机,它应该拥有主宰一切的权利,让鸟儿和花朵成为它的仆人(主人)。 赏析:韩琦的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和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将春天比作春神
注释: 中秋之夜应该看到月亮的晴朗,但人们倚靠着高高的楼台,心中仍然不平。 就算他时月亮更圆更好,可如今夜的月亮却略为分明。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独自在中秋佳节时分,面对皎洁的明月而心怀不平的情感。前两句“中秋宜月不教晴,人倚危楼意未平”表达了诗人对于中秋之夜理应看到满月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所产生的不满情绪,以及在中秋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独自倚靠高楼所引发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诗句释义】 1. 次韵和国信赵内翰北口见寄:这是我对赵内翰的诗歌进行的回复。次韵是指我的诗词是按照他原来的诗歌的风格和韵脚来写的,和他诗歌的韵律相同。 2. 时得不可失: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时机难得,不能错过。 3. 时乎况得天: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如果时机和天意都支持,那就更要好好把握了。 4. 蔓图非易力: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实现大计划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5. 鸩毒是安眠
【注释】 郡甫:郡守,这里指州郡长官。 初夏:春季和夏季交接的时节。 何无赖:多么无聊。无赖,不正经的人。 几日回:几个日子。 水凉开:心像被水冷却开一样。 闲鸣和:悠闲地鸣叫。 清风自往来:清凉的风自由自在地吹来吹去。 裁:裁剪、裁断的意思。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广州刺史时。首联“池馆何无赖,青春几日回”,是说在初夏这个季节里,那些池塘馆舍显得特别无赖,而美好的春光也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