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稚登
注释: 伏龙十里尽香风,正近吾家别墅东。 伏龙:指伏龙山,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北。他日干旄(gǎn máo)能见访,休将水厄笑王蒙:干旄,古代的一种旌旗,这里指唐伯虎(即唐寅)。“水厄”是“水灾”,这里比喻困难。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人用伏龙山的香风来喻示唐寅的才华;又以自己家的别墅东面来比唐寅,表达对唐寅才能的肯定和对友谊的珍视。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太守(喻指唐伯虎)风流倜傥,嗜茶如命(酪奴:嗜酒如命的奴隶),春天外出时总是带着煮茶的图画。图中那位傲岸的官员,神态与纱帽笼头对竹炉的样子相似。 赏析:此诗为题咏唐伯虎烹茶图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唐伯虎的喜爱之情和对其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首句“太守风流嗜酪奴”,直接点出了唐伯虎的身份——一位风流倜傥的太守。次句“行春常带煮茶图”,则描绘了唐伯虎在春天外出时总是带着煮茶的图画
这首诗是喻正之太守的《题唐伯虎烹茶图为喻正之太守三首》。其中,“灵源洞口采旗枪,五马来乘谷雨尝”,“灵源”指的是庐山的一个景点,“采旗枪”是指采摘茶叶的动作。“五马来乘谷雨尝”是指用五匹马拉车来运输和享用新鲜的茶叶。 第二句“从此端明茶谱上,又添新品绿云香”,意思是说在端明茶谱上又增加了一种新的茶叶品种,这种茶叶香气浓郁,像绿色的云彩一样美丽。 这首诗通过描绘唐伯虎烹茶的场景
【注释】 送项仲融游金陵三首:这是一首送别的诗。金陵,在今江苏南京。长板桥头:指金陵的北门桥。按:金陵北门桥是古时的交通要道。 徐娘:指年轻女子。多情:意指感情深厚。 梁州:即《梁州序》,为汉乐府曲名。 【赏析】 这首五律描写了送别项仲容时的情景,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全诗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门前车马无人问”,写送别时双方的神态和环境。第二层从“自按《梁州》促柱筝”到结尾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石头城下看春潮: - 石头城:指的是位于南京的古城墙,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而被称为“石头城”。 - 看春潮:观察春天到来时江水涨潮的景象。春潮通常与生机、活力和新开始联系在一起。 2. 天堑长江万里遥: - 天堑:古代用语,形容天然形成的险阻或障碍。这里的“天堑”比喻长江的宽阔和深邃。 - 长江:中国最长河流,流经多个省份,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 万里遥
``` 胡沙如雪月如冰,白骨棱棱几十层。 血污髑髅将化碧,不知谁作党中丞。 注释:沙漠中的沙子如同雪花一般纯净,而月光则如同冰晶一样明亮。地上的白骨纵横交错,仿佛是几十层叠加在一起。这些白骨上还残留着血迹,让人不禁联想到髑髅即将变成碧绿的液体,不知道是谁在背后导演了这场戏。 赏析:王稚登通过描绘西夏战场的真实景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诗中的“胡沙如雪月如冰”形象地描绘出沙漠的恶劣环境
西夏凯歌四首 其三捷书朝报夏酋平,十万狂倭夕胆惊。 王稚登的这首诗描述了一种战争胜利的情景,展现了西夏在军事上的强大和对敌的震慑力。诗中“捷书”一词,即捷报,指的是战争中取得的胜利消息;而“夏酋”则是指西夏的首领或领袖。诗句表达了西夏首领通过军事胜利,令敌人心生畏惧的情感状态
【注释】 ①诏(zhào)赐:皇帝命令赐予。 ②诛夷:指诛杀和流放,这里泛指杀害。 ③军兴费:战争费用。 ④疮痍(chuāngyí):创伤;疾病。 ⑤动地欢:震撼天地的欢声。 ⑥赏析:这是一首反映宋夏战争中北宋一方胜利的七言律诗。首联写西夏被灭亡,主恩宽,用意在突出“恩宽”;颔联写北宋取得胜利,四海欢腾,用意在强调“欢”
【注释】亲:亲自。御:居高临下地统治着。凤凰楼:指皇帝的居所。太白旗:唐玄宗时,安禄山造反,李白曾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五,其中有“太白垂钩碧天暮”句。叛军将头:指安禄山。十道使臣:指肃宗任命的十个节度使。露布:朝廷颁布的文告。神州:这里指整个中国。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于至德元年(756)写的一首咏史之作。诗中通过歌颂唐军收复两京、平定叛乱的英雄功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首先理解全诗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最后赏析诗句。“钟山弓剑似桥山”,钟山即南京的紫金山,是南京的标志。这里说紫金山像是一座桥山,意思是钟山高耸入云,好像一座桥梁横跨着。“一去龙髯不可攀”中的“龙髯”是指帝王的胡须。诗人说,一旦离去,就像那龙须一样高不可攀了。这句写景抒情,抒发送别之难。“高帝在时亲放鹿,金牌历历在中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