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十里尽香风,正近吾家别墅东。
他日干旄能见访,休将水厄笑王蒙。
注释:
伏龙十里尽香风,正近吾家别墅东。
伏龙:指伏龙山,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北。他日干旄(gǎn máo)能见访,休将水厄笑王蒙:干旄,古代的一种旌旗,这里指唐伯虎(即唐寅)。“水厄”是“水灾”,这里比喻困难。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人用伏龙山的香风来喻示唐寅的才华;又以自己家的别墅东面来比唐寅,表达对唐寅才能的肯定和对友谊的珍视。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伏龙十里尽香风,正近吾家别墅东。
他日干旄能见访,休将水厄笑王蒙。
注释:
伏龙十里尽香风,正近吾家别墅东。
伏龙:指伏龙山,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北。他日干旄(gǎn máo)能见访,休将水厄笑王蒙:干旄,古代的一种旌旗,这里指唐伯虎(即唐寅)。“水厄”是“水灾”,这里比喻困难。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人用伏龙山的香风来喻示唐寅的才华;又以自己家的别墅东面来比唐寅,表达对唐寅才能的肯定和对友谊的珍视。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荆溪:今称四川江安河,发源于宜宾市屏山县。 “破雪”二句:荆溪水边有兰草,诗人于寒冬中采兰时,发现有一株兰在雪中穿出一尺多长的芽,便用竹杖挑着它出了山家。 “幽香”二句:兰草幽香袭人,像鸦的鬓发一样黑,但香气却无法上扬,只好把红纱帘卷起来听卖花人吹箫声。 【赏析】 此为作者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末秋初所作。 首句写采兰的情景。“破雪”,指冬寒中冒着雪采兰,“穿苔”是指攀着苔藓采兰
注释:乌银白镪紫磨金,斲出纤纤茉莉簪。 斜插女郎倭堕髻,晚妆朝月拜深深。 译文:乌银白镪紫磨金,制成了纤细的茉莉花形簪。 斜插在女郎发髻上的茉莉花簪,晚妆时像月亮一样美丽动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华丽发型,她的头发被做成了簪子的形状,上面镶嵌着各种宝石,闪耀着光芒。她的头饰非常复杂,包括了茉莉花形状的簪子、倭堕髻等。她的妆容也非常精致,晚上的时候,她像一个美丽的月亮一样
石门曲三首 其三 卖丝家复贫,哭解红罗襦。 将丝系妾泪,可得作明珠。 诗句释义与翻译: - “卖丝家复贫”: 此句表明一个因为生计而不得不卖掉自己丝线的家庭最终陷入了更加贫困的境地。 - “哭解红罗襦”: 描述了家中的女性为了生计而哭泣,甚至解开自己的红罗裙,意指生活的压力让她几乎崩溃。 - “将丝系妾泪”: 通过将丝线系在女性身上来表达对她们的同情和怜悯。 - “可得作明珠”:
苕城雨望 云生上若下若,雨暗苕溪霅溪。 牧竖过桥牵犊,山翁登屋驱鸡。 藕花岸边鱼跃,桑树村里鸠啼。 药裹茶烟禅榻,思家病客凄悽。 注释: 1. 苕城雨望:描绘了雨中的风景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云生上若下若:形容天空中云的形状多变,如同上下颠倒的波浪。 3. 雨暗苕溪霅溪:形容雨水使苕溪、霅溪的景色变得暗淡。 4. 牧竖过桥牵犊:描述一个牧人过桥时牵着牛的情景。 5.
下面是对《石门曲三首·其二》逐句翻译和赏析: 蚕成桑叶空,门前青苎长。一半织郎衣,一半结鱼网。 - 诗句释义: 1. “蚕成桑叶空”意味着蚕丝已经制成,但桑叶却逐渐枯萎了; 2. “门前青苎长”表示门前那片绿色的苎麻植物正在生长; 3. “一半织郎衣”指的是一半的桑蚕丝被用来织成衣服; 4. “一半结鱼网”则指另一半的桑蚕丝被用来编织捕鱼的工具。 - 译文: 蚕丝制成后
注释:叶上带着早晨的雾气,看起来翠绿而凌乱;花朵里藏着春雾,紫色花苞显得葳蕤。美人的肠子都被湘江水隔断了,想要折下这芬芳的气息送给谁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理解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桥外行人听暮钟”一句的意思是:桥外的行人聆听傍晚的钟声。“落秋风”一句的意思是:寺前杨柳飘落着秋天的黄叶。“白公堤上黄花酒”一句的意思是
诗句原文: 清江白月路迢迢,霜落关门柳色凋。明岁期君虎丘寺,相逢先问浙江潮。 注释解释: - “清江白月路迢迢”:描述了旅途遥远且景色宁静的美丽画面。 - “霜落关门柳色凋”:描绘了深秋时节,关上门后,门前的柳树已失去了春天的色彩,显得萧瑟。 - “明岁期君虎丘寺”:表达了期待明年与友人在虎丘寺相聚的愿望。 - “相逢先问浙江潮”:表明在再次相见时,要首先询问朋友家乡的浙江潮水情况。 赏析:
吴江枫树锦萧疏,千顷寒波翠湿裾。 若过长桥须舣棹,青钱不惜买鲈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首句“吴江枫树锦萧疏”便勾勒出吴江岸边的枫树如锦缎般绚烂多彩,而“千顷寒波翠湿裾”则形象地描述了宽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衣襟沾满了翠色的江水。这样的景色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作者对友人归途的期待与祝愿。 次句“若过长桥须舣棹”
马湘兰挽歌词 其九: 佛灯禅榻与军持,七载空房只自知。试向金笼鹦鹉问,不曾私畜卖珠儿。 诗句释义: 1. 佛灯禅榻与军持:“佛灯禅榻”可能指一种佛教修行用的卧具,也暗示了诗人的修行生活,而“与军持”则可能指的是诗人参与军事活动或与军队有关的经历。 2. 七载空房只自知: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七年的军事生活中,虽然身处军营,但内心感到空虚和寂寞,独自承受着这种情感压力。 3. 试向金笼鹦鹉问
【注释】 寄省中诸老:写给在京城的诸位老人。 台衡:古代官名,御史大夫。 森列宿:形容众多。 伊迩:临近。紫薇垣:指皇宫。 诸老:指在朝中的官员。清地:清廉的地方,这里指朝廷。匡时:辅佐君主治理国家。 醴泉:甜的泉水。浩瀚:水势浩大。凤鸟:凤凰。腾骞:飞腾升迁。 我独:只有我一人。南征:到南方去。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人先写自己远离故土、长期在外为官的辛酸
这首诗是喻正之太守的《题唐伯虎烹茶图为喻正之太守三首》。其中,“灵源洞口采旗枪,五马来乘谷雨尝”,“灵源”指的是庐山的一个景点,“采旗枪”是指采摘茶叶的动作。“五马来乘谷雨尝”是指用五匹马拉车来运输和享用新鲜的茶叶。 第二句“从此端明茶谱上,又添新品绿云香”,意思是说在端明茶谱上又增加了一种新的茶叶品种,这种茶叶香气浓郁,像绿色的云彩一样美丽。 这首诗通过描绘唐伯虎烹茶的场景
赠李士良之官宜兴 近美除州牧,多言用旧臣。 正须宜令德,毋乃为斯民。 沙暖潮痕浅,城春柳色新。 应思阳羡路,日日望车尘。 注释: ①李士良之官宜兴:李士良担任宜兴县的长官。②近美:接近美好的地方。除州牧:指任命某人为刺史,即地方最高行政长官。③多言用旧臣:意思是说要多使用有德行的人来做官。④宜令德:指做官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⑤毋(wú)乃:不要、不可。⑥阳羡路:地名,在宜兴境内
【注释】 清夜:一个清静的夜晚。月林栖羽白,露草啼蛩清——月光下树林中的飞鸟栖息在白色羽毛上,露水覆盖的草地上蟋蟀在鸣叫。秋带银河泻,凉随冰簟生——秋天的银河从天空泻落下来,清凉随着冰席而生。弹琴送逸响,酌酒散幽情——弹奏古琴以送别友人离去,举杯饮宴散去自己的哀愁和忧愁。赖有同袍者,俱为江海行——幸亏有同样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都要成为像江湖一样宽广、自由的人。 【赏析】 此诗是赠别之作
以下是对《马湘兰挽歌词 其二》逐句的详细解读: 1. 石榴裙子新裁: - 石榴裙:这里可能指的是女子的一种服装,通常是鲜艳的颜色,像红色的石榴一样。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石榴裙常常象征着美丽和诱惑。 - 新裁:表示这是刚刚制作或裁剪好的,意味着这个裙子是专门为了某个特别的人而准备的,可能是为了庆祝某个特殊的场合或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 2. 叠在空箱恐作灰: -
【解析】 此诗为登凤凰台而作,全篇写景抒情。首联写久游龙虎国,每上凤凰台的豪情;颔联写水天一色的壮美;颈联写东南形胜,开阔的景色;尾联写有感风云会,从天五马来。 【答案】 译文: 在龙虎国我长久游览,每每登上凤凰台。 一条江水浮起衣带,三座山峰落在酒杯。 东南风光秀丽,空阔的画图展开。 感叹风云变幻,天边的飞马到来。 赏析: 《登凤凰台》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中以“久游”二字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