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稚登
《马湘兰挽歌词》是一首由明代诗人王稚登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兰汤浴罢净香熏 - 兰汤浴:指洗浴,通常与清洁和恢复身体活力相关。 - 净香熏:指洗澡后使用香料或药物来去除异味,保持清香。 - 译文:洗完澡后,空气中充满了清新的香味。 2. 冉冉芳魂化彩云 - 芳魂:指美好的灵魂或精神。 - 化彩云:形容美好的东西如彩云般飘散。 - 译文:美好的灵魂在空气中逐渐消散
诗词名句“舞裙歌扇本前因,绣佛长斋是后身。不逐西池王母去,定随南岳魏夫人。”选自明代诗人王稚登的《马湘兰挽歌词》其六。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相关的赏析: 诗意与解析 诗句一: “舞裙歌扇本前因,绣佛长斋是后身。” - 舞蹈与扇子的关联:古代女子常用歌舞和扇子来表达情感。这里的“舞裙歌扇”可能象征着她们过去的生活或艺术追求。 - 信仰的转变:从舞蹈转向宗教修行
【注释】 描兰写竹寄卿:用兰花和竹子作画,以寄托对人的思念。遗墨:留有遗痕。都疑泪染成:都是泪水染成的。不遇西川高节度:没有遇到像西川节度使高适那样正直的官员。平康:指繁华的城市。浪得:徒劳地追求。较书名:比得上名声。 【赏析】 《马湘兰挽歌词》是一首送别的诗。诗人借兰花、竹子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既表现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全诗感情真挚而深沉,语言含蓄而凝练
红笺新擘似轻霞,小字蝇头密又斜。 注释:红笺指的是书信,比喻为轻飘飘的霞光。小字指的是书信中密密麻麻的文字。蝇头指书信中的蝇头小楷,密又斜则形容这些小字歪斜而密集。 开箧不禁沾臆泪,非关老眼欲生花。 注释:拆开信件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这并非因为眼睛老化而出现花斑。而是看到亲人的字迹,内心感到悲伤和不舍
平生犹未识苏台,为我称觞始一来。 何意倏然乘雾去,旧时门户长青苔。 译文: 我生平未曾到过那苏台,是第一次与你饮酒庆祝。 然而你突然像一阵雾气一样消失了,我们曾经相聚的地方长满了青苔,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失落感。诗人通过回忆与马湘兰的初次相识以及后来的欢聚,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然而,马湘兰的突然离去让诗人感到无比痛心
诗句大意是: - 无需刻意的勾引,也无需对方主动追求,就已经错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 - 只能像银河中的鹊鸟一样,年复一年、岁复一岁地在银河中飞行,却无法与爱人相聚。 - 这种无奈和悲哀,仿佛是对爱情的惩罚,让人感到无尽的凄凉和孤独。 - 整首诗通过描绘马湘兰的命运和她对爱情的执着,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失落的深深感慨和无尽哀伤。 - 这首诗以马湘兰为主人公,通过对她命运的描述
以下是对《马湘兰挽歌词 其二》逐句的详细解读: 1. 石榴裙子新裁: - 石榴裙:这里可能指的是女子的一种服装,通常是鲜艳的颜色,像红色的石榴一样。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石榴裙常常象征着美丽和诱惑。 - 新裁:表示这是刚刚制作或裁剪好的,意味着这个裙子是专门为了某个特别的人而准备的,可能是为了庆祝某个特殊的场合或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 2. 叠在空箱恐作灰: -
诗句:水流花谢断人肠,一葬金钗土尽香。 译文:如同流水带走了花朵,花瓣凋零,仿佛断绝了我的情感,就像把金钗埋葬在泥土中,一切都化为尘土。 注释:水流: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象征着花朵的凋零。花谢:指花儿凋谢,暗喻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断人肠:形容情感上的极度痛苦和悲伤。一葬:表示一种彻底的、决绝的行为。金钗土尽香:用金钗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土尽则代表其彻底消失,只剩下香味。 赏析
【注释】 黄金不惜:指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婵娟:月亮、月亮的美称。歌舞于今:如今,在当今这个时代。 蔓草:蔓延的野草,也指美女。寒烟:冷色调的烟云,这里比喻美女如烟消云散。 【赏析】 马湘兰是唐代著名的歌女,她善于歌唱和舞蹈,她的歌声和舞姿都十分迷人。这首诗就是她为一个青年男子写的挽词,表达了他对她的爱慕之情。诗人以“金”和“玉”来比喻女子的爱情,赞美了她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明珠缀在凤头鞋,白壁雕成燕子钗。换得秣陵山十亩,香名不与骨俱埋。 这首诗的翻译是:明珠镶嵌在凤头高跟鞋上,白壁雕刻成燕子形的发钗。换来秣陵山十亩地,香气之名不随身体一同消失。 诗句注释:明珠:珍贵的珍珠。凤凰头鞋:一种华丽的鞋子,通常用珍珠或宝石装饰。凤头:指鞋的前端形状像凤凰头。璧:古代的一种玉制礼器。燕子钗:以燕子为图案的发钗。秣陵:古地名,位于今南京一带。十亩:一亩约为1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