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兰写竹寄卿卿,遗墨都疑泪染成。
不遇西川高节度,平康浪得较书名。
【注释】
描兰写竹寄卿:用兰花和竹子作画,以寄托对人的思念。遗墨:留有遗痕。都疑泪染成:都是泪水染成的。不遇西川高节度:没有遇到像西川节度使高适那样正直的官员。平康:指繁华的城市。浪得:徒劳地追求。较书名:比得上名声。
【赏析】
《马湘兰挽歌词》是一首送别的诗。诗人借兰花、竹子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既表现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全诗感情真挚而深沉,语言含蓄而凝练。
描兰写竹寄卿卿,遗墨都疑泪染成。
不遇西川高节度,平康浪得较书名。
【注释】
描兰写竹寄卿:用兰花和竹子作画,以寄托对人的思念。遗墨:留有遗痕。都疑泪染成:都是泪水染成的。不遇西川高节度:没有遇到像西川节度使高适那样正直的官员。平康:指繁华的城市。浪得:徒劳地追求。较书名:比得上名声。
【赏析】
《马湘兰挽歌词》是一首送别的诗。诗人借兰花、竹子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既表现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全诗感情真挚而深沉,语言含蓄而凝练。
【注释】 荆溪:今称四川江安河,发源于宜宾市屏山县。 “破雪”二句:荆溪水边有兰草,诗人于寒冬中采兰时,发现有一株兰在雪中穿出一尺多长的芽,便用竹杖挑着它出了山家。 “幽香”二句:兰草幽香袭人,像鸦的鬓发一样黑,但香气却无法上扬,只好把红纱帘卷起来听卖花人吹箫声。 【赏析】 此为作者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末秋初所作。 首句写采兰的情景。“破雪”,指冬寒中冒着雪采兰,“穿苔”是指攀着苔藓采兰
注释:乌银白镪紫磨金,斲出纤纤茉莉簪。 斜插女郎倭堕髻,晚妆朝月拜深深。 译文:乌银白镪紫磨金,制成了纤细的茉莉花形簪。 斜插在女郎发髻上的茉莉花簪,晚妆时像月亮一样美丽动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华丽发型,她的头发被做成了簪子的形状,上面镶嵌着各种宝石,闪耀着光芒。她的头饰非常复杂,包括了茉莉花形状的簪子、倭堕髻等。她的妆容也非常精致,晚上的时候,她像一个美丽的月亮一样
石门曲三首 其三 卖丝家复贫,哭解红罗襦。 将丝系妾泪,可得作明珠。 诗句释义与翻译: - “卖丝家复贫”: 此句表明一个因为生计而不得不卖掉自己丝线的家庭最终陷入了更加贫困的境地。 - “哭解红罗襦”: 描述了家中的女性为了生计而哭泣,甚至解开自己的红罗裙,意指生活的压力让她几乎崩溃。 - “将丝系妾泪”: 通过将丝线系在女性身上来表达对她们的同情和怜悯。 - “可得作明珠”:
苕城雨望 云生上若下若,雨暗苕溪霅溪。 牧竖过桥牵犊,山翁登屋驱鸡。 藕花岸边鱼跃,桑树村里鸠啼。 药裹茶烟禅榻,思家病客凄悽。 注释: 1. 苕城雨望:描绘了雨中的风景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云生上若下若:形容天空中云的形状多变,如同上下颠倒的波浪。 3. 雨暗苕溪霅溪:形容雨水使苕溪、霅溪的景色变得暗淡。 4. 牧竖过桥牵犊:描述一个牧人过桥时牵着牛的情景。 5.
下面是对《石门曲三首·其二》逐句翻译和赏析: 蚕成桑叶空,门前青苎长。一半织郎衣,一半结鱼网。 - 诗句释义: 1. “蚕成桑叶空”意味着蚕丝已经制成,但桑叶却逐渐枯萎了; 2. “门前青苎长”表示门前那片绿色的苎麻植物正在生长; 3. “一半织郎衣”指的是一半的桑蚕丝被用来织成衣服; 4. “一半结鱼网”则指另一半的桑蚕丝被用来编织捕鱼的工具。 - 译文: 蚕丝制成后
注释:叶上带着早晨的雾气,看起来翠绿而凌乱;花朵里藏着春雾,紫色花苞显得葳蕤。美人的肠子都被湘江水隔断了,想要折下这芬芳的气息送给谁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理解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桥外行人听暮钟”一句的意思是:桥外的行人聆听傍晚的钟声。“落秋风”一句的意思是:寺前杨柳飘落着秋天的黄叶。“白公堤上黄花酒”一句的意思是
诗句原文: 清江白月路迢迢,霜落关门柳色凋。明岁期君虎丘寺,相逢先问浙江潮。 注释解释: - “清江白月路迢迢”:描述了旅途遥远且景色宁静的美丽画面。 - “霜落关门柳色凋”:描绘了深秋时节,关上门后,门前的柳树已失去了春天的色彩,显得萧瑟。 - “明岁期君虎丘寺”:表达了期待明年与友人在虎丘寺相聚的愿望。 - “相逢先问浙江潮”:表明在再次相见时,要首先询问朋友家乡的浙江潮水情况。 赏析:
吴江枫树锦萧疏,千顷寒波翠湿裾。 若过长桥须舣棹,青钱不惜买鲈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首句“吴江枫树锦萧疏”便勾勒出吴江岸边的枫树如锦缎般绚烂多彩,而“千顷寒波翠湿裾”则形象地描述了宽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衣襟沾满了翠色的江水。这样的景色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作者对友人归途的期待与祝愿。 次句“若过长桥须舣棹”
马湘兰挽歌词 其九: 佛灯禅榻与军持,七载空房只自知。试向金笼鹦鹉问,不曾私畜卖珠儿。 诗句释义: 1. 佛灯禅榻与军持:“佛灯禅榻”可能指一种佛教修行用的卧具,也暗示了诗人的修行生活,而“与军持”则可能指的是诗人参与军事活动或与军队有关的经历。 2. 七载空房只自知: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七年的军事生活中,虽然身处军营,但内心感到空虚和寂寞,独自承受着这种情感压力。 3. 试向金笼鹦鹉问
【解析】 本诗是一首题画之作,作者借对画中景物的赞美,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超然物外的情怀。全诗以“远器”起首,“淡然陶至情”为中,“余亦忘机者”为收束。“澹然”“陶至情”二句,描绘的是诗人在幽静清雅的环境中,心情恬淡而愉悦的情景。“素无圭组系”,意谓诗人与世俗无缘,故不沾尘世之尘埃。“缅有林壑情”,意谓诗人虽远离尘世,但内心依然充满着自然之美。“园涉爱嘉树,觞咏掇芳英”
红笺新擘似轻霞,小字蝇头密又斜。 注释:红笺指的是书信,比喻为轻飘飘的霞光。小字指的是书信中密密麻麻的文字。蝇头指书信中的蝇头小楷,密又斜则形容这些小字歪斜而密集。 开箧不禁沾臆泪,非关老眼欲生花。 注释:拆开信件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这并非因为眼睛老化而出现花斑。而是看到亲人的字迹,内心感到悲伤和不舍
【注释】 乔木苍然者:形容山居景色苍翠。乔木,高大的树木。 如君有几家:就像你家有几户人家。 安居忘岁月:安于山居生活,忘了时光流逝。 适意在烟霞:在山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对客开春酒:招待客人喝春天的美酒。 万方从战伐:天下各地都在进行战争。 全不废生涯: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隐居钱塘(今浙江杭州)浦江钱氏山居时的生活情景。前四句描写诗人的生活环境;后四句表现他悠然自得
注释: 1. 夫当戍关塞:丈夫即将戍守边关要塞。 2. 妾重事姑嫜:妻子要照顾好家中老人。 3. 见月惊离别:看到月亮便想起了远在他乡的丈夫。 4. 裁衣欲寄将:准备为丈夫缝制衣服,想通过衣物表达思念之情。 5. 泪先金剪落:眼泪比剪刀落得更快,形象地描绘出思念之深。 6. 心逐茧丝长:内心仿佛被蚕丝缠绕,难以解脱。 7. 想得仓庚语:想象着鸟儿仓庚(黄鹂)的话语,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8.
吴江枫树锦萧疏,千顷寒波翠湿裾。 若过长桥须舣棹,青钱不惜买鲈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首句“吴江枫树锦萧疏”便勾勒出吴江岸边的枫树如锦缎般绚烂多彩,而“千顷寒波翠湿裾”则形象地描述了宽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衣襟沾满了翠色的江水。这样的景色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作者对友人归途的期待与祝愿。 次句“若过长桥须舣棹”
登凤凰台怀孙伯融 故人不可见,远怀良未开。 烟树暮云合,江帆春雨来。 含情望三益,抚卷歌七哀。 聊以酒一斗,携上凤凰台。 注释: 登凤凰台怀孙伯融:登上凤凰台怀念孙伯融。 故人不可见,远怀良未开:老朋友不能相见,心中长久地怀着惆怅之情。 烟树暮云合,江帆春雨来:暮色中树木的影子和云朵融合在一起,春天的雨丝飘洒下来。 含情望三益,抚卷歌七哀:含着情感望着远方,抚摸着书卷吟唱《七哀》。 聊以酒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