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稚登
《嘉兴夜泊》是明代王稚登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嘉靖末年,游京师期间。此诗通过描绘楼船和战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首句解析:“楼船旗鼓旧征夷”,这句描述了楼船上飘扬的旗帜和鼓声,象征着古代征战时的威严与气势。 2. 颔联释义:“槜李城边屡出师”,槜李,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桐乡市。这句诗意味着在槜李城的周边地区,频繁地发起军事行动。 3
注释: 关畔烟消路欲开,北风短剑望尘摧。 荒山不见多军队,静野惟闻孤雁哀。 衰草几丛衔战垒,白云一派横盟台。 长途无语思前事,却笑袁曹小有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路过虎牢关时的即兴之作。诗中描绘了虎牢关外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关畔烟消路欲开,北风短剑望尘摧"描述了诗人站在关畔,看到路上已经烟消云散,道路开始开通。他看着北风吹动的短剑(可能是指士兵的佩刀)尘土飞扬
诗句释义: 1. 笋舆行过断桥来,楼上银罂水上开。 笋舆:即小轿。行过:从过去走过。断桥:指杭州西湖的断桥。银罂:古时的一种器物,形状像罐子,里面盛满酒。水上开:在水上打开。 2. 白鸟数行犹似鹤,青山五月已无梅。 白鸟:白色的鸟。几行:许多行。犹似鹤:好像白鹤。青山:青翠的山。五月:农历五月份。已无梅:没有梅花了。 3. 雨昏不辨丝千缕,湖绿浑疑酒一杯。 雨昏:被雨打湿而变暗。不辨:分辨不出来
【注释】 韬光庵:位于浙江天台山的一座古庵。庵,是供出家人居住的地方。 岚:山间的雾气。 空翠:形容山林的青色。 氤氲:指雾气弥漫的样子。 谷(gǔ):山谷。 引泉:引来泉水。 重重蹑(niè)石:一层又一层地踩着石头。 重(chóng)嶂:重叠的山脉。 山将秋色晴偏好:秋天的景色在晴日里显得更好。 海与江光远不分:大海与大江的光芒远远分不出界限。 谈半偈:说半段佛经。 老僧:年长的和尚。
钱塘夜泊 孤舟三日雨淙淙,夜泊钱家旧建邦。 桑过石门青拂枕,水经靧李黛含窗。 六桥花尽休携酒,五月潮平好渡江。 此去报恩惭烈士,匣中龙剑气难降。 注释: 1. 孤舟三日雨淙淙:形容船在雨中行驶了三天。 2. 夜泊钱家旧建邦:在钱塘这个地方的夜晚停泊。 3. 桑过石门青拂枕:桑叶覆盖了石头门,颜色如同青色的枕头一样。 4. 水经靧李黛含窗:水经过李树,颜色如同李树的花朵一样,含在窗户上。 5.
赠顾杭州贞叔 才高谁识顾君平,身着青袍世所轻。 杨柳不曾湖上看,芙蓉元在幕中生。 马头云断家山色,官舍潮连夜雨声。 流水白云心尽折,丈夫辛苦为微名。 注释: 1. 才高谁识顾君平:才华卓越,又有谁能赏识呢?顾君平,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 2. 身着青袍世所轻:穿着青色的官服,世人却轻视他。 3. 杨柳不曾湖上看,芙蓉元在幕中生:荷花和杨树都没有在湖边看过,因为作者一直在幕府中工作。 4.
诗句原文: 花间小雨湿衣轻,夜半思君隔凤城。 尚食宫监邀翰墨,射声校尉识书名。 斋庐西畔濡毫待,香案前头捧砚行。 汉武若言封禅事,茂陵今已著书成。 注释与赏析: - 诗中关键词:“花间”、“夜半”、“凤城”表达了诗人在花丛之间,深夜被思念所困的孤独感;“翰墨”、“射声校尉”描绘了文人墨客的文化氛围和对知识的渴望。 - 背景分析: - 历史背景:本诗可能创作于明代王稚登游京师期间
【注释】奉答汝南公:指李德裕写给项斯的书信。平津阁:在河南开封,当时是宰相李宗闵的府第。夜题诗:李德裕与项斯有交往,两人经常相互赠诗。绣牍亲裁与项斯:意为李德裕亲手为项斯写了这首诗。字比宫云俱五色,情将禁柳共千丝:意为李德裕的诗句中“字”和“意”都有五种颜色,就像天上的彩云那样绚丽多彩;而“情”和“意”都像春天的杨柳那样长长地飘荡着,一如千万根丝线那样缠绵。袖中携出香偏入,马上看时月故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把握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的要求。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最后按要求作答。 本题中,“舟中与建初话旧”是第一句;“十载行藏半未齐,闻君论旧益凄凄。”是第二句;“汗从何晏朱衣拭,书觅羊欣白练题。”是第三句;“歌是《竹枝》容易和,泪成珠子不轻啼。”是第四句
形骸土木佛灯前,黄阁情深有梦牵。 喘似吴牛初见月,瘦如辽鹤不冲天。 诗题半作逃禅偈,酒价都为买药钱。 知己未酬徒骨立,一生孤负佩龙泉。 注释:身体像泥土一样,坐在佛像前,感叹自己的处境和心境;黄阁(指朝廷),情感深厚,梦中也有所牵挂;像吴地的牛喘气那样初见月亮,身体已经瘦弱得如同一只辽地的鹤,连飞翔都不自由了;我所写的诗句中,有一半像是逃避世俗的偈语,为了买药的钱,我的酒价都卖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