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寄孟链 其一 每到秋时只忆家,鉴湖秋水浸明霞。 湖中莲子秋成实,粒粒凉心滴露华。 注释与译文: 1. 每到秋时——每当到了秋天的时候。 2. 只忆家——只思念家乡。 3. 鉴湖秋水——指的是鉴湖之水。 4. 浸明霞——映照着明亮的晚霞。 5. 湖中莲子——荷花中孕育的莲子。 6. 秋成实——到了秋天就成熟了。 7. 粒粒凉心——每一粒莲子都清凉透心。 8. 滴露华——像露珠一样晶莹。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先疏通文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上北刘其一: 金鸡驿前津吏迎,金鸡岩下江水声。 “金鸡驿前津吏迎”是诗人来到金鸡驿时所见的景象。金鸡驿,即金鸡驿口,在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东门城关外。金鸡驿口,是古时通往北方的要道,所以诗人在此地看到驿吏迎接,自然感到欣喜。驿官是负责接待来使的,这里驿官见到诗人,必然是热情招待,迎接诗人的到来
注释:东华观位于古树丛生、郁郁葱葱的松荫之下,先月楼高耸,倚靠碧绿的山峰。请不要向山头吹响铁笛,以免清越的声音引来蛟龙。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诗,以东华观和先月楼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注释】 待:等待;悬车:古时官吏年老退休,把官帽挂在车上表示不再做官。 返:返回;相从:相互陪同;吹笛:指吹笙箫。 鹭江:即“鹭江驿”,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是古代与鄱阳湖相连的水上交通要道。螺浦:水边沙洲。 寻渔伴:寻找打渔为生的伙伴。便胜:就比得上。神仙:指隐士。 【赏析】 这是一首留别词,写诗人对友人刘南洲的依恋之情。 上片写送别的场景及惜别的心情。首句说:“等我年老体衰,回到故乡后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相别春云绾柳条,相思千里路遥遥。 - 解释:春天的云朵像丝带一样缠绕着柳树的枝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相思"一词描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千里远"强调了距离之遥远,暗示着两人相隔甚远。 - 关键词注释: 1. "相别":表示告别。 2. "春云":春天的云彩,常用来比喻离别之情。 3. "绾":缠绕,这里指春云如丝带般缠绕着柳条。 4.
【注释】 东湖:即东湖山,在今湖北武汉市。 青莲、翠竹:都是东湖山上的名胜。 为群:成群。 一从:自从。 樽酒:酒杯。 论文:作诗论文,指吟诗论道。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律诗。前两句描写诗人登临东湖山后所看到的美景,白云在青山上飘浮缭绕,青莲、翠竹自成群体。“诗隐”,即隐居。仲山江丈就是江仲山,是作者的友人。第三句由景及情,怀念亡友,哀歌断肠。最后两句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注释:经过一年又一年的两次回到故乡,与老朋友重逢,聊了旧日的心愿。曾看到新筑的茅屋,门前的大树总成荫。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友人邓维翰的。诗的前两句回忆了诗人与友人的友情,以及自己与家乡的距离。诗人经过一年又一年的两次回到故乡,与老朋友重逢,聊了旧日的心愿。后两句则是对新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美好期待,以及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零落归来万里身,圣皇深眷语谆谆。 偷生抱病文阳水,洗得西风万斛尘。 注释:虽然我被贬谪,但圣皇依然念及我的忠诚和才华,多次给我写信。我带着疾病回到了家乡,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我在文阳河边洗去了身上的尘土,希望重新振作起来,为国家效力。 赏析:诗的第三句“偷生抱病文阳水,洗得西风万斛尘”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在这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的身体比作是被西风洗涤过的泥土
全州杂兴 其二 明代诗人解缙所作,描绘了全城三面临湘水的景象,以及居民生活和采莲活动。 全城三面临湘水,扑地闾阎著姓家。 注释:全城三面被湘水环绕,到处都是有姓氏的人家。 侍女画船争渡处,采莲采得并头花。 注释:侍女们乘坐着画船,在河中竞相抢渡;在采莲时,她们竟然得到了并蒂莲。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首句“全城三面临湘水”便奠定了整首诗的背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与理解以及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禾水云阳地势连”“条桑种杏闲清昼”等句是说刘南洲的家在禾水云阳地势相连的地方;家中习于隐居,在南田。“何必桃源别有天”“桃源”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虚构的理想境界。 【答案】 译文: 禾水云阳地势相连,你家习于隐居,位于南方田野。条桑种杏,闲暇时日,何必去到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