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注释:我打算在黄金般的小路旁采摘秋菊,紫翠色的高楼旁边要靠着晚松。雨声在梦中响起,将我从梦中唤醒,五更钟声又把我惊醒。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山水画卷。首句“黄金径拟飧秋菊”,意指黄金般的小径,拟想用来品尝那金黄色的菊花,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第二句“紫翠楼将倚晚松”,意指在紫色和绿色的山峦间,一座楼阁将靠在晚秋的松树上,展现了秋天景色的宁静与美丽。第三句“听彻雨声旋入梦
注释:祖帐高歌易水滨,风波萍梗旧雷陈。明年定有归来日,共醉青湖玉带春。 译文:祖辈的帐幕里高歌易水边,波涛汹涌如同萍梗般漂浮不定。明年一定会回到故乡,一起在青湖边畅饮,享受春天的美好。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的鼓励和祝福,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描绘祖帐高歌、风波萍梗等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同时,诗中的“明年定有归来日”和“共醉青湖玉带春”两句
【注释】沧:苍凉。 少小同游白下门:少小,指年轻时;白下门,即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附近的朱雀桥一带。 五人今有一人存:五个人中现在只留下了一个还活着。 江山花柳年年发:指南京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每年都在长出新枝,春意盎然。 折柳看花欲断魂: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的一种风俗;看花,赏花,也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爱好。 【赏析】这首七绝,写诗人对亡友的悼念之情,写得沉挚悲切,语浅情深。 “少小同游白下门”
慧禄寺 江水流,芳草萋萋满汀洲。十年未曾归临州,依旧青松接画楼。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解缙的作品《慧禄寺前江水流,萋萋芳草满汀洲》。诗中描绘了慧禄寺前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通过对芳草、江水、青松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
【注释】凌波仙子:指西施。《汉书·赵世家》载,越王勾践灭吴后,西施被送回故国,为纪念她曾泛舟湖上,后人称其泛舟之地为“西子湖”。遗得仙鞋:传说西施足踩的鞋子。化成石柱:指砥柱山(在今三门峡市西北),因其形似砥柱,又称砥柱山、中流砥柱等。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借写西施的传说故事,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西施的传说故事,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此事件的慨叹。全诗以咏史抒怀为主
【注释】 1. 彭蠡湖:在今江西鄱阳湖。2. 大江:指长江。3. 孤柱中流:形容小孤山矗立于长江中心,孤立无援。4. 千古狂澜:指长江历史上的无数次激荡波涛,如“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5. 资汝障:助你挡住狂澜。6. 不徒行客仗灵风:不只是旅人依靠你的灵风(即顺风)航行。7. 灵风:顺风。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写小孤山雄奇壮观的风貌,表达了诗人对小孤山的赞美之情。 首句“彭湖水合大江东”
【注释】 皖州城:即安徽省会合肥。半帆:指船帆的一半。初日:太阳刚刚升起。千古英雄: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军事家。用兵:指指挥战争。金阙:指皇宫,这里指皇帝。紫雾:紫色的云气。龙眠山:位于安徽六安市舒城县境内,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趁新晴:趁天气晴朗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安庆道中的风景,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首句“半帆初日皖州城”,写诗人在皖州城边乘船
注释:昨日我在金门进讲,你辞别皇宫的宝座,下阶去任职。遥知你的彩衣将趋庭拜见,那情景如同神仙升上碧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好友的,通过描写友人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而真挚
诗句:共泛西昌月下舟,家贫为有稻梁谋。 译文:我们在西昌的明月之下泛舟,因为家境贫寒才有这份粮食和房屋。 注释:“共泛西昌”指的是与朋友一道在西昌(今属四川省)泛舟赏月,这里的“西昌”可能指一个地名或泛指某地,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之乐。“家贫为有稻梁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即许多家庭因贫困而必须以稻粱谋生,意味着即使生活艰辛也要维持基本生计。这句诗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尤其是要理解诗中重要意象的含义,然后结合重点字词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首先要求考生对全诗有整体把握。“古塘姑熟小江边”指的是姑熟的古塘小江边,姑熟,即安徽当涂县。姑熟在长江边上,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因此这里可以想象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