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主要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概括诗句内容要点,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能力,概括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的能力,评价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依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语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读懂诗作的内容,然后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同时要注意审题,如本题的“赏析”,则要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例如用典、渲染等,最后还要写出自己的评价。 本题的注释为: 黄叶疏疏门巷,寒风淅淅蒹葭——形容深院秋景。 人在小楼隐几
小阁凭阑莞尔,匡床拥被陶然。 【注释】小阁:小巧的楼阁。莞尔:微笑的样子。“莞尔”出自《列子·汤问》:“仲尼曰:‘丘闻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小阁中凭栏远望时的喜悦心情。匡床:用竹篾或木条编成的床。陶然:快乐的样子。“陶然”出自《庄子·外物》:“颜成子游之圃,孔子徒行于野,见大柳而止其马,鞭马焉,以示特别爱怜。言乎其私也,若人之自视也
【注释】 漫:随意,任意。桃华:指桃花。柳树:指柳条。佳:好。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随遇而安,不斤斤于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中“水居”即在水上居住或游历。首句说,桃花开满一丛就很好,柳条长成一行也足够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是超脱的、豁达的,认为只要心满意足就行了,不必贪多求大。二句点出“水居”,是说在水上生活,可以自由自在地游玩。 三、四句进一步发挥这种思想。“行乐”是指游赏娱乐
水居漫兴 一点两点村火,三声四声渔歌。 半生得趣不少,百年好景无多。 注释: 点:指一两点微弱的灯火。 两句:三、四句。 村火:指农村中常见的炊烟。 渔歌:指渔民在夜晚收工后唱的歌。 得趣:得到乐趣。 赏析: 这首《水居漫兴》以淡笔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农村晚景图,诗风清淡而富有情趣。首句“一点两点村火”,写农村夜幕下的景色,寥寥几字便勾出了一幅宁静的夜景
注释: 山人:隐居山林的人,借指自己。 三余两饭便足:指山人每天只吃两三顿饭。 穜(wěi)成百树梅:把很多梅树种满山坡。 穷奢极欲:极其奢侈的欲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写照。诗中描述了山人的简朴生活,他每天只吃两三顿饭,种了许多梅树,过着非常朴素无华的生活。然而,尽管他生活清苦,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有着极度奢侈的欲望。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湖干四时歌” - “四时”指的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这里的“湖干”可以理解为湖泊因水位下降而显露出其底部,暗指时间流逝,事物变迁。 - “歌”在这里可能是指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或对四季变化的歌咏。 - 注释:湖面因水位降低而露出了底层,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替。 - 赏析:通过描绘湖干的场景,表达了岁月无情、时光易逝的主题,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赞美。
【译文】: 千山皓白,方晓之时,五湖冰封雪覆; 大地无瑕,如寸心不染。 【注释】: 1. 千山皓兮方晓:形容千山万水在早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清澈。皓(hào)意为光亮、洁白。晓(xiǎo)意为天亮、破晓。 2. 五湖冰兮复雪:指五个大湖被冰雪覆盖。五湖通常指的是中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 3. 尽大地兮无瑕:意思是说整个大地都是完美无暇、没有瑕疵的。 4.
【注释】 水居:居住在水上。漫兴:随意作的诗。杨华,即杨柳。点点,形容柳条细长柔美的样子。山荼,即山茶花。未开,指尚未开花。 【赏析】 这首小诗以“水居”为题,描绘了春天里在水上闲居的生活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写杨柳依依,春风拂面。杨柳,是春天的象征。“点点”,是描写杨柳的枝条修长柔美,随风飘动的样子。这一句写出了杨柳的美丽动人之处
【注释】 绿树遮山:指郁郁苍苍的树林,掩映着青山。 无心: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心拨弄云自飘荡。 一窗半开半掩:形容窗户敞开一半。 四月乍雨乍晴:形容天气变幻莫测。四月:农历四月。乍:突然。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山水间闲适的生活。首句写山,用“有态”二字写出山的形貌,又以“遮山”二字写出山的气势。第二句写水,用“过水”写出水的流动,又以“无心”二字写出水的无为,表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