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林下遣兴 眼见藤梢已过墙,手拈书卷复堆床。 闲临水槛亲鱼鸟,欲出柴门畏虎狼。 冠制不嫌龟壳小,衣裾新剪鹤翎长。 从来任拙唯疏懒,一月秋阴不下堂。 注释: 1. 眼见 | 看到(动词) 2. 藤梢 | 藤蔓的尖端 3. 墙 | 墙壁 4. 书卷 | 书籍、卷轴 5. 堆床 | 堆积在床边的书桌、书柜等 6. 水槛 | 靠近水边的栏杆 7. 亲鱼鸟 | 亲近鱼和鸟 8. 柴门 | 用木柴搭建的门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德常的一首次韵奉答之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隔浦鼍鸣似打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在远处,一只鼍(一种水生动物)正发出阵阵鸣叫,仿佛是在打衙(古代官府规定的作息时间)。这里,“隔浦”指的是作者与诗人相隔的水域,而“鼍鸣”则暗示了夏日傍晚的景象; 第二句“云涛城郭夕阳斜”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场景。诗人将云涛比作城墙,将夕阳比作城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即“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对诗歌进行逐句分析,理解其意境及情感,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本诗是一首写山居生活的田园诗。首联两句写村居的宁静;颔联两句写村居的劳作生活;颈联两句写村居的清幽;尾联两句写村居的乐趣。 【答案】 ①舍北舍南来往少:舍(住所)
山园 春天的溪水里,野鸭戏水,岸边野花芳香。在山园小路上,行走着,花香四溢。 生活简朴而自得其乐,书籍装满了书箱。风烟袅袅,一杯酒,悠然自得。 难道我任真无礼法?我也须从俗,穿着冠裳。不营产业的人应笑我,我已经开始种植竹子和桃树。 - 注释: 1. 春水凫鹥野外堂:春天的溪水里有鸭子在游弋,野外的大厅中香气扑鼻。 2. 山园细路橘花香:山园的小径两旁都是橘子树,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3.
【注释】 春日:春天的景色。 闭门:关着门,形容人隐居。 积水:雨后积在地面的水。 烂熳:盛开,开放。 寒食:节名,清明节前一天,禁火扫墓。 白鸥:水鸟名。 矶石:水边石头。 飞花:飘落的花瓣。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隐居生活中的一个春日景象。首句写诗人因长期隐居于山林之中,所以对外面的事物不太了解。他看到门前积雨之后长出了青草,而樱桃也开得正好,不禁发出一声叹息。二句写自己不知寒食节将至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钓渚复燕山,逃名宇宙间。 释义: 在小洲上钓鱼,又在燕子山旁躲藏。 赏析: 这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自我,远离尘世喧嚣的意境。"钓渚"指的是水边的小洲,“燕山”则是指山脉,两者结合展现了诗人隐逸的生活态度。 2. 一篙春水净,半亩落花闲。 释义: 一篙子将春天的水弄净,半亩地种满了落花。 赏析: 通过“一篙春水净”和“半亩落花闲”这两句诗
注释解析 1 能诗何水部:指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何,指的是人名。水部,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官职或职位名称。 - 解释:能诗,即有诗歌创作的才能。何水部,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人物,或者是对某人的尊称,具体身份不明。 2. 爱石米南宫:指的是喜爱收藏石头和古代书籍(南宫,通常指代古代藏书之地)。 - 解释:石和米都是文人雅士喜爱的物品,象征着文化和艺术的气息。南宫,通常指代古代藏书之地,如古代书院、图书馆等
【注释】 陈蕃悬榻处:东汉末年,太尉陈蕃为官清廉,曾挂上自己的大印,表示决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后用来形容清正廉洁。 徐孺过门时:指三国时期,徐稚拜见陈蕃,陈蕃设酒宴款待他,并请他坐在上座。 甘冽言游井:甘洌(liè)指甘甜清凉的泉水。游井:即游梁,古代地名。此指隐士游梁的故事。 荒凉虞仲祠:指古虞国国君虞仲的庙宇。 看云聊弄翰:指欣赏自然景色。 把酒更题诗:即饮酒赋诗。 此日交欢意,依依去后思
杜真人听松轩 计筹白石顶,闻有丹丘生。 和玉饮晨露,褰林餐绛英。 止鹤眠松警,萤火照书明。 为善得仙道,翛然不近名。 注释: 1. 计筹白石顶: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如同在计筹(古代计算方法)中一样难以攀登。 2. 闻有丹丘生: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代仙境。 3. 和玉饮晨露:形容仙人生活清雅,用玉器盛装的露水饮用。 4. 褰林餐绛英:形容仙人采摘山林中的红色果实作为食物。 5. 止鹤眠松警
华亭西畔路,来访旧时踪。 华亭即今之松江,是李白的故乡,此句说诗人到华亭西畔的路去拜访自己曾经游过的旧地。 月浸半江水,莲开九朵峰。 月亮映照在江面上,像半条江水被染成银色,莲花盛开在九座山峰之上,如画一般美丽。 酒杯时可把,林叟或相从。 可以拿起酒壶来饮酒,也可以与山中的隐士一起畅饮,享受自然之美。 兴尽泠然去,云涛起壑松。 兴致已经达到了极点,于是轻轻地离去;云雾翻涌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