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诗词正文】 雪后过陈子贞隐居 陶公卜宅南村里,快雪初晴思一游。 树辨微茫来独鹤,橹摇敧侧散轻鸥。 墨池绕溜春冰满,尘榻翻书夕照收。 相见惘然如有失,掉头吟咏出林丘。 【注释】 1. 陶公:指陶渊明(365—427年),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出生于江洲的一个破落户大地主家庭,祖辈为东晋的名门望族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王郎笔力追前辈:这句诗表明诗人在绘画技巧上力求超越前辈,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王郎”指的是诗人自诩或指代的男性友人,“笔力”即指绘画或书写时的力度和技巧。 2. 海岳新图入卧游:这里用“海岳”比喻高山大海,意指画中的山海景观宏伟壮观。“卧游”是一种欣赏方式,形容在躺卧中观赏画作如同亲临其境。 3. 独鹤眠松犹警露,孤猿挂树忽惊秋:这两句描绘了两种生动的自然景象
【注释】墨沼:墨池。云林:云林寺。女萝:女萝草,即菟葵。石床:指石制的躺卧的床。鹦鹉:一种鸟名。枇杷:树名,果皮可食。定应:必定要。百颗:一百颗橘子。笼鹅:笼中养着的鹅。山阴:浙江绍兴县东面山名。泛野航:泛舟在野外水上。 【赏析】此诗为送别甘允从所作,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与甘允从同游的欢愉和离别时的伤感。 首句写与甘君同游时的情景,两人都是爱自然的人,一同在云林寺下观赏墨沼中的水
【注释】 八月三日:指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七月三日。 刘道益:诗人友人。连床夜话:指深夜与友人共谈诗文,通宵达旦。 风雨凄然:雨打风吹,凄凉悲切。 五日开霁:五天后天气放晴。开霁,晴朗。 道益赋诗见贻:指诗人收到朋友的诗作赠别。见贻,赠送给别人。 次韵一首:即和诗一首,与原诗体裁相同。次韵,指诗中用韵同原诗一致。 扁舟:小船。小泊:小船停靠。菰蒲:水生植物,长在池泽水塘边。雨,点名下雨。
注释: 1. 谷口路微山木合,湿衣空翠不曾晴。 - 谷口:古代地名,此处代指诗人所在地。 - 山木合:形容山色与树木融合在一起。 - 湿衣空翠不曾晴:雨水打湿了衣服,但山色依然苍翠,没有晴天的明媚。 2. 饥猿扳槛为人立,寒犬号林如豹声。 - 饥猿:饥饿的猿猴。 - 扳槛为人立:形容饥饿的猿猴在槛边等待食物,好像有人站在那里。 - 寒犬号林如豹声:形容寒风中,狗叫声如同豹的怒吼。 3.
【注释】 卧听夜雨鸣高屋,忽忆陂塘春水生。 何意远林饥独鹤,若为幽谷滞流莺。 成丛枸杞还堪采,满树樱桃空复情。 二月江头风浪急,无机鸥鸟亦频惊。 【赏析】 这首《听雨》诗写诗人于二月十日在玄文馆静听夜雨声的所感。诗中用笔精细,遣词工巧,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风雨的细腻感受和敏锐观察,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喜悦和愉悦之情。 “卧听夜雨鸣高屋,忽忆陂塘春水生。”诗人在玄文馆里听到夜深了,雨还在不停地下着
【注释】张外史:即张道陵。道士朝乘白鹤还:诗人自注:“张道陵《云中记》:‘昔有真人,乘白鹤而归’。”楼台金碧锁空山:诗人自注:“张道陵《云中记》:‘每至山,楼台宫殿,金壁珠光,不可名也。’”半天花雨飞幢节:诗人自注:“张道陵《云中记》:‘时见天雨花如雪。’”万壑松风杂佩环:诗人自注:“张道陵《云中记》:‘松间多闻清泉之声,若听琴瑟之鸣。’”丹井夜寒光剡剡:诗人自注:“张道陵《云中记》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指出本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然后对每句话进行赏析。 第一句“荆溪之水清涟漪”。荆溪,指荆溪河。涟漪,水面轻轻泛起的波浪。这里写出了荆溪河水清澈见底,波纹荡漾,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二句“溪上晴岚紫翠围”。溪上,指荆溪河岸。晴岚,晴朗的云气,这里指山间云雾。紫翠,指浓密的青翠树木。这里描写了荆溪河岸上,云雾缭绕,树木茂盛
【注释】1. 岩谷:指深山幽谷。2. 道情:道家的情怀。3. 海鹤:即丹顶鹤,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鹤。4. 燕俎:指用燕子制作的祭品。5. 五泻:地名,在今江苏溧阳西南,以多溪水而得名。6. 兰陵城:古县名。7. 五泄:一名“天姥”,在浙江金华市。 【赏析】 《寄徐仲清》是一首五言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隐居深山幽谷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此诗写诗人于荆溪访友的所见所闻。“何处寻狂客,故人王子猷”,以子猷自况,抒发对故人的思念。“花落庭前树,风吹溪上舟”两句写景,“紫笋生春雨,绿蘋满芳洲”两句写景,“心随酒船发,怅望不能休”两句抒情,“紫笋”“绿蘋”是景物描写,“心随”“怅望”是诗人的情感表达。 【答案】 译文: 我到处寻找狂士,我的老朋友就是王徽之; 院子里的树头落满了花瓣,吹动溪水之上的小舟; 紫色的竹子在春雨中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