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听夜雨鸣高屋,忽忆陂塘春水生。
何意远林饥独鹤,若为幽谷滞流莺。
成丛枸杞还堪采,满树樱桃空复情。
二月江头风浪急,无机鸥鸟亦频惊。

【注释】

卧听夜雨鸣高屋,忽忆陂塘春水生。

何意远林饥独鹤,若为幽谷滞流莺。

成丛枸杞还堪采,满树樱桃空复情。

二月江头风浪急,无机鸥鸟亦频惊。

【赏析】

这首《听雨》诗写诗人于二月十日在玄文馆静听夜雨声的所感。诗中用笔精细,遣词工巧,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风雨的细腻感受和敏锐观察,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喜悦和愉悦之情。

“卧听夜雨鸣高屋,忽忆陂塘春水生。”诗人在玄文馆里听到夜深了,雨还在不停地下着,于是便躺下来静静听着。忽然间想起:春天的时候,陂塘里的水是那么清亮,那么有生气的。这两句诗是诗人在玄文馆听夜雨时所产生的联想,是虚写的,但也是实景的真实反映。因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十分舒畅的,他正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时光,所以才能有这样的联想。

“何意远林饥独鹤,若为幽谷滞流莺。”第二联是诗人进一步展开联想的描写。诗人想到:在远方的树林里,饥饿的鹤正在觅食;在幽静的山谷中,被风吹落树枝上停着的小鸟们正在啼叫。这两句诗同样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但却是与前面两句紧密相联的。因为诗人是在听夜雨时,看到远处的孤鹤在觅食,听到近处的流莺在啼叫,而后才产生联想的。这样写,不仅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更富有诗意,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成丛枸杞还堪采,满树樱桃空复情。”第三联是诗人由联想转入现实生活的描写。诗人想到:成熟的枸杞可以采摘下来,而树上的樱桃却已经成熟了,可惜无人采摘。这两句诗同样也是虚写。但这种虚写却比前面的实写更能打动人。因为诗人看到的不是具体的景物,而是抽象的事物,所以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更能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感慨和不平。

“二月江头风浪急,无机鸥鸟亦频惊。”最后一首是诗人结束全诗的结尾。诗人想到:二月江头的天气非常恶劣,风浪很大,连无家可归的鸥鸟都惊恐不安。这两句诗也是虚写,是诗人从自己的想象中想象出来的。但是,这样的写法却更具有艺术效果。因为这里的“江头”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名,而是指一种特定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惊”也不是指真正的惊恐,而是指因受惊而产生的反应。这样写,既显得自然、贴切,又富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