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寄熙本明二首·其二 白首遥知得道馀,不闻诗思近何如。 高斋夜雪同谁话?古木寒山独自居。 梦里只寻行去路,愁时聊读寄来书。 夕阳溪上多飞鸟,若个能看影是虚。 赏析: 此诗为倪瓒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诗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宁静,以及对人生、自然的哲思。 “白首遥知得道馀,不闻诗思近何如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方舟共济春江阔,访我寒烟菰苇中。 - 释义:我们乘着方舟渡过宽广的春天江流,寻找我在寒冷烟雾中的芦苇深处。 - 关键词注释:方舟,古代的一种船型,这里比喻为渡江的工具;春江阔,指春季的江水辽阔。寒烟,形容烟雾笼罩的景象。菰(gu)苇中,指的是菰菜丛生的芦苇之中,菰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常用来比喻清幽的环境或意境。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江景与寻觅之旅的图景
四明山水名天下,师去那知客路遥。 四明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因山川秀美、物产丰富而闻名于世,但禅师离去时却不知道这趟旅行的路途会如此遥远。 雪霁惊麇腾宿莽,月明寒鹊集疏条。 当雪后天晴,一群麋鹿惊慌失措地从草丛中跳跃而出;月亮明亮之时,寒鸦也飞向稀疏的树枝上栖息。 坐寻云顶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 在寻找通往云雾缭绕的山峰的路途中,我遇到了千座山峰的岩石;而当我回到江边迎接八月的潮水时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吴松江水似荆溪,九点烟岚落日西。 - 诗句解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用“似”字形容江水与荆溪的相似度。 - 诗意解读:"九点烟岚"暗示着傍晚时分,薄雾缭绕,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感。 - 寂寂郊园寒食过,萧萧风雨竹鸡啼。 - 诗句解析:描写了一个宁静而稍带凄凉的场景,寒食节过后的郊外显得更加寂静,同时伴随着风吹雨打的声音。 - 诗意解读
【注】 寄养正:指寄居他乡。 得君佳句清如玉,秋色惊人换物华。得君佳句清如玉,秋色惊人换物华。 “得君佳句”句:指友人寄来的书信中有好句子。 “秋色”二句:秋天的景色令人惊叹,它把万物都染上了颜色。 老境侵寻真有感,故园隔绝更兴嗟。年华消逝令人感慨,家乡被隔让人叹息。 “老境”四句:年迈时日流逝,感叹人生易逝,家乡被隔让人叹息。 女萝绿遍牵茅屋,乌桕红明映落霞。女萝绿遍牵茅屋,乌桕红明映落霞。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山馆留客;后两句写诗人与徐子素分别时的情景。首句“山馆留君才一月”,表明徐子素来的时间不长,但诗人却视同知己,故作长留。次句“梅花无数倚霜晴”,既点出了“山馆”的自然环境,又写出了梅花盛开、香气四溢的盛况,同时也暗寓了诗人对徐子素离去的惋惜之情。第三句,“垂帘幽阁团云影”,描写了诗人自己闲坐幽窗下,欣赏着窗外美丽的景色。第四句“贮火茶炉作雨声”
《松陵道中》 三月一日自松陵过华亭,竹西莺语太丁宁,斜日山光澹翠屏。春与繁花俱欲谢,愁如中酒不能醒。鸥明野水孤帆影,鹘没长天远树青。舟楫何堪久留滞,更穷幽赏过华亭。 注释: ①松陵:地名。在今江苏苏州附近。 ②竹西:旧地名,在苏州西北。 ③太丁宁:形容莺鸣声的悠扬和哀婉。 ④澹:淡薄。 ⑤春:指春天,此处指春天将尽。 ⑥鸥明:水中的鸥鸟明亮。 ⑦鹃(jiū):一种小而美丽的鸟名。 ⑧中:同“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赏析诗句内容要点的能力。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寄熙本明二首 在山无事入城中,每问归樵得信通。 松室夜灯禅影瘦,石潭秋水道心空。 幽扉独掩林间雨,疏磬遥传谷口风。 几度行吟欲相觅,乱流深涧隔西东。 注释: 在山无事入城中,每问归樵得信通。 在山中无事可做,便去城中走走,每次询问回家的樵夫,是否得到消息。 松室夜灯禅影瘦,石潭秋水道心空。 夜晚,我在松树小屋中的灯光下,看着窗外的禅影显得更加消瘦;秋水中流淌着道心的空灵境界。 幽扉独掩林间雨
寄张德常 身世萧萧一羽轻,白螺杯里酌沧瀛。逍遥自足忘鹏鴳,漫浪何须记姓名。石鼎煮云听夜雨,玉笙吹月和松声。凭君为问张公子?曾到良常梦亦清。 注释: - 身世(shēn shì): 指人的一生或身世。 - 萧萧(xiāo xiāo): 形容声音细碎、飘荡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羽毛轻轻飘落的声音。 - 白螺(luó)杯里: 一种酒杯,杯口像螺旋形状。 - 沧海 (cān hǎi): 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