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执信
霜凝沙渚白于银,欹棹澄波独怆神。 夜火不教惊过客,寒厅无我问诗人。 功成寂寂江山色,去后腾腾战伐尘。 为道九京荒宰木,还应三户泣遗民。 赏析: 这首诗以“庐陵感怀先叔祖观察公昔巡湖西发奸靖寇著有异政实驻是郡矣”开篇,通过描绘吉安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表达了对先叔祖观察公的敬仰与怀念。观察公曾巡视湖西地区,铲除奸贼,安定边疆,政绩卓著,被安置于此郡,成为当地的守护者。 “霜凝沙渚白于银
大雪日简踽庵 飞光误我守东隅,坐阅杯中节候殊。 蝶化寒宵浑自觉,萍依绝岸未为孤。 辞家见月三圆缺,对雪看山半有无。 宿醉欲醒千日过,人间何意尚迷途。 注释: 1. 飞光误我守东隅:比喻岁月如流,光阴易逝,无法把握。 2. 座阅杯中节候殊:指在饮酒过程中,感受着四季更替、时光荏苒的奇妙变化。 3. 蝶化寒宵浑自觉:形容自己虽然身处寒冷的夜晚,但内心并不感到孤独或凄凉。 4. 萍依绝岸未为孤
大雪三日十日阴,穷冬坐学秋虫吟。 兹游汗漫不自解,对客猖披非我心。 山翁折屐村径滑,稚子送酒寒更深。 不如却访成连去,万里云涛无路寻。 【译文】 连续下了三天大雪,天气阴晴不定,冬天到了学习秋天的蟋蟀鸣叫。 这次出游虽然畅快但并不轻松自在,面对客人时举止狂放不是我心中的真实感受。 山里的老人为了防滑,只好折断木屐,村里的小路上滑得厉害,小童送来了热酒,但夜已深寒意更浓。 还不如去找那位仙人求教
诗句:骨换黄金赤骥趋,何烦绝海觅龙刍。但令和氏能知玉,谩道齐门总滥竽。舍客三千两鸡狗,岛人五百一头颅。凭谁寄问重瞳子,死到虞兮更有无。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田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诗中“骨换黄金赤骥趋”指的是田横为了保存岛上的人命,不惜自刎而死,表现出了其坚定的信念和牺牲精神。“但令和氏能知玉”则赞美了田横的品质,他能够识别人才,重视人才,使得岛上的人都得以保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石门县晤吴青坛顾诗城二同年诗城皤然矣青坛学道而意境殊不佳诗以慰之(白话释义): 石门县里遇到了吴青坛和顾诗城两位朋友,他们都是学问深厚的人。但顾诗城的意境却不太好,我写一首诗来安慰他。 语儿亭边开竹林,故人潦倒来披襟。(白话释义): 在言语亭边的竹林旁,我们相遇了。你因潦倒而来,衣衫凌乱。 黄冠白发讶相见,莼菜鲈鱼秋正深。(白话释义)
夜泊扬州 雨过江城半夕曛,维舟就夜思纷纷。 碧波送客忽千里,明月迎秋刚二分。 亭榭谁家堤畔柳,烟花南部海西云。 浪游莫问前朝事,付与涛声浩荡闻。 注释: 1. 雨过江城半夕曛:雨后的天空呈现出半夕阳的昏黄色彩。 2. 维舟就夜思纷纷:在船上度过夜晚,思绪纷乱。 3. 碧波送客忽千里:碧绿的波浪似乎在送别远方的客人。 4. 明月迎秋刚二分:明月照亮了秋天的景色,只有二分之一。 5.
【诗句释义】 发赣州数里阻雨野泊:出发去赣州,但途中遇到大雨而停宿野外。阻雨野泊:阻雨的野泊,即在野外避雨住宿。 峭帆湿落:形容风大,帆船被风吹得湿漉漉的落下。郁孤西:指赣江下游的郁孤山。郁孤山在赣州城西北。杜甫曾于乾元二年(759)到赣州,作有《登郁孤台》诗。千里彭江咫尺迷:彭江,指长江,因江西彭泽县而得名。彭江水势浩渺,两岸山峰起伏,所以诗人说“咫尺迷”。却坐荒波愁渺渺:却坐
江上逢乡人归 霜枫落叶暮江头,南信风飘北水流。 浦外渔歌催短景,樽前齐语起离愁。 三秋独送还家客,万里仍依上濑舟。 好去津亭问殷羡,何妨聊作寄书邮。 注释: 1. 霜枫落叶暮江头:霜打的枫叶在黄昏的江边落下。 2. 南信风飘北水流:南方的书信随风飘扬,而北方的水流向北流淌。 3. 浦外渔歌催短景:浦外(即岸边)传来的渔歌催促着时间过得更快。 4. 樽前齐语起离愁:坐在酒桌前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第一句:“示善相人曾翁” - 这句诗中的“示”可能指的是展示、呈现的意思。 - “相”指的是相面或者相貌观察。 - “人曾”可能指的是某人或某位曾经的人。 - 整体来看,这可能意味着展示某人的相貌给曾翁看。但由于信息不完整,具体含义待考。 2. 第二句:“入洛英姿早出尘,天涯憔悴二毛新” - “入洛”可能指的是进入洛阳,即指诗人到达洛阳。 -
【注释】 过苏州:指作者在苏州游览时所作。沧浪:古地名,今为苏州市沧浪区。“闻道”句:据《晋书·陆机传》:“陆机、陆云兄弟皆有才学,文藻富丽,世号‘二陆’,著《豪士赋》。”这里借指苏州的胜景。遗筑:指吴地故址上留下的遗迹。菟裘:传说中古代隐者所住的皮毛衣服。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苏州之时。首联写诗人行舟烟雨之中,送别友人的情景;颔联描写苏州景色,赞美了江南水乡的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