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凝沙渚白于银,欹棹澄波独怆神。
夜火不教惊过客,寒厅无地问诗人。
功成寂寂江山色,去后腾腾战伐尘。
为道九京荒宰木,还应三户泣遗民。
霜凝沙渚白于银,欹棹澄波独怆神。
夜火不教惊过客,寒厅无我问诗人。
功成寂寂江山色,去后腾腾战伐尘。
为道九京荒宰木,还应三户泣遗民。
赏析:
这首诗以“庐陵感怀先叔祖观察公昔巡湖西发奸靖寇著有异政实驻是郡矣”开篇,通过描绘吉安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表达了对先叔祖观察公的敬仰与怀念。观察公曾巡视湖西地区,铲除奸贼,安定边疆,政绩卓著,被安置于此郡,成为当地的守护者。
“霜凝沙渚白于银,欹棹澄波独怆神。”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冬日湖面的宁静景象,银色的霜花覆盖在沙洲上,映衬着澄澈的湖水,营造出一种冷峻而孤寂的美。“欹棹”一词,形容诗人站在船舷边,轻轻摇晃着船桨,独自沉浸在这份静谧之中。他的内心充满了感慨与哀思,仿佛在这片宁静中寻找着某种情感的寄托。
“夜火不教惊过客,寒厅无我问诗人。”夜幕降临,火堆燃烧的温暖驱散了寒冷,使得过往的行人不再惊慌。而当寒风透过门窗吹进厅堂时,也没有人打扰这位诗人,让他得以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之中。这里的“问”,不仅是对外界的无声回应,更是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和表达。
“功成寂寂江山色,去后腾腾战伐尘。”观察公虽然完成了平定叛乱、恢复和平的使命,但他离开后,留下的却是一片战争后的荒凉景象。这里的“战伐”不仅指军事冲突,也暗喻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比观公的功绩与战后的凄凉景象,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变迁中的残酷与无奈。
“为道九京荒宰木,还应三户泣遗民。”诗人以“道九京荒宰木”比喻观察公如同一棵孤独的树木,虽然坚韧不拔,但难以抵挡风雨。而“三户泣遗民”则描绘了那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无辜百姓,他们因失去亲人而悲伤哭泣。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观察公的深切缅怀之情,更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首诗通过对吉安地理环境的描绘、对先叔祖观察公事迹的回忆以及对战争影响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整首诗富有艺术魅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