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执信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注释 凤凰山下感南宋遗事四绝句 其四 莫问宵分玉辇踪,观堂香雾翠寒松。 却教词客闲支枕,听彻三茅观里钟。 2. 译文解读 莫要问清早时分玉辇的去向, 在观堂中感受到那阵阵飘渺的香气和苍冷的松涛。 但词人还是忍不住要躺下来休息, 直到听到三茅观里清脆的钟声。 3. 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历史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莫问宵分玉辇踪”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下面将从诗句内容、翻译、注释和赏析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诗句内容 白首清风琴鹤俱 - 白首:指年纪已高,这里可能隐喻着人生的晚年。 - 清风:象征清高的品格和清新的心境。 - 琴鹤:古代常用来比喻人的高洁品质。 千秋作计信公迂 - 千秋:意味着长远的时间。 - 作计:深思熟虑的计划或策略。 - 信公迂:意指坚持原则但显得有些迂腐。
【解析】 此诗前两句写眼前所见,后两句为想象中的景象。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其一:即目木芙蓉发江之滨,镜中溪女明妆新。 译文:眼前的木芙蓉花开在江边,映照着溪女的容颜如镜般清澈美丽。 注释:①即目:眼前所见(景色)。②木芙蓉:一种花名,又称芙蓉、芙蕖。③发:盛开。④镜中溪女:形容溪女的容颜像镜子中的倒影一样美丽。⑤明妆:指梳妆打扮,这里指女子的妆容。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内容与主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反复诵读,整体理解把握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注意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和意境特点,并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注释中有关注解,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浮家水爱挼蓝色”:浮家是随水流而动的行船,水爱是指水之可爱;“挼蓝”是形容水面的颜色青翠欲滴的样子。 “垂钓山依叠翠屏”:垂钓指钓鱼;“依”是靠近的意思。“叠翠屏”指的是山峦重叠
桐庐 烟袅寒山似在空,三江合处碧蒙蒙。 回舟忽入楼台影,无数人家秋雨中。 注释: 桐庐:指浙江省杭州市的桐庐县。 烟袅:炊烟袅娜,形容炊烟缭绕上升的样子。 寒山:泛指山。 三江:指浙江的富春江、新安江和兰溪江。 碧蒙蒙:青翠欲滴的雾气。 回舟:掉头返回的船。 影:倒影,即水中的映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象。首句“烟袅寒山似在空
【注释】 瓶塔:即瓶形的塔。秋阴:秋天的阴霾。名蓝:佛家语,指佛教徒所说的佛法。金:金色的。凋尽:凋谢。梅亭:梅花之亭,指杭州六和塔。绿萼:嫩绿色的花朵。珠树:像珠子一样的树木。仙林:仙境中的树林。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览杭州六和塔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南宋遗事的感慨之情。 首句“如霜瓶塔点秋阴”,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六和塔在秋阴中显得格外冷清的景象
诗句原文: 旧观秋深北斗寒,岭云长自拥仙坛。 不因老尉焚香拜,争得元公旋席看。 译文: 在深深的秋天里,北斗星显得格外寒冷,而那些岭上的云雾仿佛一直守护着那座神秘的仙坛。我并没有因为是一个被派遣的官员就前去焚香祷告,也没有机会看到那位大名鼎鼎的仙人亲自坐镇观看。 注释: - 旧观秋深北斗寒:观察秋季的深重,北斗星显得特别寒冷,象征着深秋时节的凄凉和萧瑟。 - 岭云长自拥仙坛
《自龙游至衢州杂感四绝句 其三》赏析 赵执信的《自龙游至衢州杂感四绝句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生感慨的诗作。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人间胜负和仙客留连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奈之情的深刻体现。 “人间胜负能销骨,仙客迟留只烂柯。”这句诗通过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人间的得失如骨销,而仙客的留恋却只能如同烂柯山中的残阳般短暂。诗人以“烂柯山”为喻,形象地传达出时间流逝,一切终将消逝的主题
石子斓斑界縠文 凭舷弄水到西曛溪山合让严陵好 祇爱今朝不受云 注释: - “石子”:指的是河中的卵石,“斓斑”形容色彩斑斓。 - “界縠文”:指河面上的波纹。 - “凭舷弄水”:在船舷边玩耍水。 - “西曛”:太阳下山时,天色逐渐变暗。 - “溪山”:这里指衢州的山水景色。 - “合让”:这里表示愿意让出。 - “严陵”:指的是严子陵,历史上的一位著名隐士。 - “祇爱”:只喜欢。 -
每听滩声忆鼓鼙,张公端是称须眉。 于今姑蔑馀秋色,不见西风掣大旗。 注释:每听到江水的拍打声,就会想起过去的战鼓声,张公就是以英勇善战而闻名的。如今姑蔑的秋色依然存在,但已经没有了西风吹动大旗的景象。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首句“每听滩声忆鼓鼙”,诗人通过听到江水的声音来怀念过去的战鼓声,这种声音唤起了他对过去的回忆。次句“张公端是称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