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创作的。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以下是逐句释义: 夫君鸾鹄姿,早荫青青柯。 天风忽摇落,匿影逃虞罗。 堂堂少微翁,阔视海一蠡。 闽山初识君,有如欧得坡。 违离十年馀,契义矢靡他。 朅来漳江濆,千里重经过。 青眼两熠耀,白发各挪挲。 朝饮共谈谐,夜灯对吟哦。 交情政尔欢,别意今如何? 谓有神官招,道妙相缕覼。 去去不可留,船头漾春波。 寅轩窗外月,清夜照薜萝
《次韵灵兴避暑》 诗: 书窗候曙色,纸白朝复朝。 自闻雨声断,不厌日气歊。 一襟夏籁爽,万虑春冰消。 空中九畹香,飘下袭桂椒。 夜堂月影清,剧谈神境超。 晓辔露蹄湿,前瞻天宇昭。 译文: 在书桌旁等待天明,纸张已经变脏又变黄。 只听见雨声断了,但太阳的热气让人无法忍受。 一襟清爽,所有的忧虑都消失了。 天空中散发着九畹香气,飘落下的是桂花和花椒。 夜堂的月光清澈明亮,我们畅所欲言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德甫的。德甫去世后,他的家人因为贫穷而无法安葬他。苏轼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难过,因为他在生前对德甫非常好。 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描述了德甫的生平和他的性格。例如,“汝父在世时,满眼知识广”这句话描绘了德甫的学识渊博;“高闳惯奔走,所事尽豪爽”则描绘了德甫的豪放不羁的性格。 最后一句“汝其试扣门,伫看赙盈帑。”则是说,你可以尝试去拜访他们,看看他们的家产有多丰富。
``` 含啸沔阳春,孙曹不敢臣。 若无三顾主,何地著斯人。 注释: 1. 含:包含、含有。 2. 啸:指发出长声的啸叫,这里比喻高远的志向或理想。 3. 沔阳春:指春天的美景,也暗喻美好的时光或时机。 4. 孙曹:指曹操和孙权,都是当时的著名势力。 5. 三顾:指刘备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表达对诸葛亮的敬重和求贤若渴的心情。 6. 自是将军:暗示诸葛亮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将军
建康西江避暑用滕玉霄韵石头城下看淮山,羡杀白云终日闲。 寄语醉中彭泽令,如何飞倦始知还。 【注释】 石头:指南京的石头山,是古都金陵的名胜。 淮山:指南京附近的钟山,在石头山上。 羡杀:羡慕极了。 寄语:托付;告诉。 彭泽令:彭泽县令,即陶渊明。 “如何”二句:如何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回到故乡去了? 【赏析】 《夏日题老将林亭》,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晚年的作品。此诗写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夏天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彭泽县是陶渊明的故乡,他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这首诗中,“成之”,指陶渊明的朋友。“京都”,指京城。“人海茫茫名利场”,形容当时的人世。“盛年快意一观光”,意思是说人生最美好的时候应该好好享受一番。“顾予白发归来晚,羞过渊明五柳庄”两句的意思是说:如今我已经年岁已大,回来得太迟了
【解析】 题山水图:题写山水画。山水,自然风光。此诗作于诗人隐居期间。首联写景,以远树、疏林映晚霞的宁静景象烘托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颔联写景,描绘了江心沙洲上一群雁在晚霞的映照下飞过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颈联写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尾联写景,以处士家为题来点明主旨。此诗是一首纪游诗。 【答案】 译文: 远远的小树林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幽静
【解析】 本题属于诗歌鉴赏,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语言风格和艺术技巧等方面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核心意象,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意境,体会其情感。同时,要关注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语言风格。 “一枝春信到孤山,冰雪肌肤不觉寒”意思是:一枝春信送到了孤山,冰肌玉洁的梅花不感寒冷。此句中,“一枝春信”“冰雪肌肤”“不觉寒”,都是用比喻手法写出梅花的傲骨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诗句释义】 持:拿着;钵:和尚行乞时用来装食物的器具。 空归:徒然返回,徒劳无功。 地炉:指火炉。 断炊烟:断了烟火气。 啼号:哭喊声。 刚信:刚刚相信。 【译文】 拿着钵子回来徒然,满天雪花飘飞。几天不生火做饭,家里冷得连炊烟都断掉了。 妻儿都不啼哭哀号,我终于相信炉中灰已经冷却又重新燃起了。 【赏析】 吕渭老(约837-905),字圣求,晚唐诗人。唐宣宗大中年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寄题无波亭 长江远壑几飙回,雪屋银山巨浪摧。 最喜此中澄一镜,微风不动月常来。 注释: 长江远壑几飙回:长江两岸的山势遥远,江水激荡回旋。 雪屋银山巨浪摧:形容长江边的雪山在狂风暴雨中显得更加峻峭,像是被巨浪击倒一般。 最喜此中澄一镜:在这里,诗人最喜欢的景象是江面上的一片宁静,就像一面清澈的镜子。 微风不动月常来:尽管江面上有微风吹拂,但月亮依然准时地出现在天空中。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