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
诗句解释 1 嗟见多知汉,终日枉用心: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对知识或智慧的怀疑和不信任。“嗟见”意味着感叹,“多知”可能指拥有过多的知识或理解,“汉”在这里可能是一种比喻,表示一种广泛而杂乱的知识体系。“惟”是只有的意思,“终日枉用心”则意味着人们只是虚度光阴,浪费了本可以用来真正用心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2. 岐路逞喽啰,欺谩一切人:这里的“岐路”可能指的是岔路口,象征着人生的选择或道路分歧
迢迢山径峻,万仞险隘危。 石桥莓苔绿,时见白云飞。 瀑布悬如练,月影落潭晖。 更登华顶上,犹待孤鹤期。 释义: 1.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2. 第一句“迢迢山径峻”,描述了山路的陡峭和崎岖。 3. 第二句“万仞险隘危”则进一步强调了山路的高峻和危险。 4. “石桥莓苔绿”,描绘了石桥上覆盖着绿色苔藓的景象。 5. “时见白云飞”,则表现了天空中白云飘荡的美丽景象。 6.
注释: - 人生浮世中:人的生命如浮云般飘荡。 - 个个愿富贵:每个人都渴望富贵。 - 高堂车马多:豪华的府邸和车辆众多。 - 一呼百诺至:一声令下,众人响应,如同应命。 - 吞并田地宅:兼并土地房产。 - 准拟承后嗣:准备继承家业。 - 未逾七十秋:还没到七十岁。 - 冰消瓦解去:如冰融化一般,迅速消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人生浮世中的种种欲望和追求,表达了人们对于富贵、权力和地位的渴望
左手握骊珠,右手执慧剑。 【注释】:骊珠:即夜明珠,古代传说中的宝物。这里比喻智慧和才能。慧剑:佛教用语,比喻修行的利器。 【赏析】:这一句诗描绘了主人公手持智慧与才能(骊珠和慧剑)的形象,展现了他的聪明和机智,预示着他将会在修行的道路上取得重大的成就。 先破无明贼,神珠自吐焰。 【注释】:无明贼:指心中的烦恼和迷惑,即“三毒”。神珠:指佛性,是佛教中的一种理想境界。吐焰:形容神珠的光芒四射
水浸泡着的泥丸,思考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浮在水面上像做梦一样的身,百年寿命能有几次几回? 不懂细加思索的道理,想说的很多却难以表达。 铲除剥削积累起千金,留给妻子儿女做保障
注释: 般若酒:一种酒名。 泠泠:清凉的样子。 饮:喝。 多人易醒:喝多了容易醉,即酒后易忘。 余:我。 天台山:浙江天台县,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凡愚:一般人和愚蠢的人。 那见形:他们无法理解你。 常游深谷洞:经常在深山大洞中游玩。 终不逐时情:始终不追随世俗之情。 无思亦无虑:没有思考也没有忧虑。 无辱也无荣:没有受到屈辱也没有荣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清高境界
【注释】 匼匝:周围。几重山:指群山重叠。灵台:指心。可贵:珍贵。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中,寄托着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全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首句“松月”是实景,“冷飕飕”是诗人的感受,“片片云霞起”是动态之景,“匼匝几重山”是远景。第二句是远景中的一隅,第三句是近处的全景,第四句又是远景中的一隅,最后两句则由远而近,由近及远。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若见月光明,照烛四天下。 圆晖挂太虚,莹净能萧洒。 人道有亏盈,我见无衰谢。 状似摩尼珠,光明无昼夜。 释义与译文: 若见月光明,照烛四天下。 这句诗意味着只要我们看见明亮的月亮,就能照亮整个世界。这里的“若见”是假设的意思,“月光明”则是对月亮明亮特性的描述。 圆晖挂太虚,莹净能萧洒。 月亮在天空中圆满地悬挂着,它的光辉清澈透明,能够带来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人道有亏盈,我见无衰谢。
注释: - 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 - 平生:指一生的岁月,也就是一生的时间,也泛指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过程。 - 此世:这一辈子,指人一生的时间。 - 随缘: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 日月如逝波,光阴石中火。 - 日月如逝波:时间就像流逝的波浪一样,一去不复返。 - 光阴:时间的流逝。 - 石中火:石头中的火焰,形容时间之快。 - 任他天地移,我畅岩中坐。 - 天地:这里指自然界的万物变化。 -
【注释】1.顽钝:指迟钝、不灵通的人。灯心柱:一种用来燃香的柱子,由多根灯芯合成。2.须弥:佛教语,指佛国净土。3.蚁子:蚂蚁。4.焉知:哪里知道。5.两茎菜:两种蔬菜,即芹菜和韭菜。6.祖师:指佛教中修行得道的高僧。7.忏悔(chàn):认错悔过。 【赏析】这是一首劝人改邪归正的诗。首二句写自己见到一个愚笨迟钝的和尚,他不懂得“须弥”之妙,却去烧那灯心柱;第三四句写蚂蚁咬大树,而不知力量之微小